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找中國百姓創業偶像 打造中國百姓創業英雄榜

  • 發佈時間:2015-01-09 01:00: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當前,黨和國家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擺在突出位置上。國家領導一直高度關注創業這一議題。隨著眾多利好政策的紛紛出臺,中國正掀起大眾創業的新浪潮。近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中國農業農影電視中心主辦,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承辦的“農信銀”杯2014CCTV十大三農創業致富榜樣頒獎盛典在京舉行。十位創業者榮獲三農創業致富榜樣稱號。回顧他們的創業歷程,無一例外都是白手起家,遇到問題都善於變通,歷經磨難都堅持不懈。該活動正是為聚集這類榜樣力量,點燃創業希望,讓渴望創業的人把握商機,讓正在創業的人揚帆破浪。

  何宗儒:1992年,年僅23歲的何宗儒在廣州闖蕩。26歲,他成了億萬富翁。

  1995年,他自建團隊,用克隆技術培育標準統一的櫻花,他培育出的櫻花不僅大小花色都一樣,而且還能同時開落。

  從1997年開始,他送出了價值4000多萬元的櫻花。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下開始他的財富計劃。

  2008年,他舉辦廣州第一屆櫻花節。當月就迎來了百萬遊客。盛況驚動了整個廣州市,也驚動了整個旅遊界。

  此後,他相繼在廣東、四川等地舉辦櫻花節,每次都能吸引數百萬的遊客。

  2013年他在廣州建起了主題櫻花園,試營業4個月,收入就達1億元。

  何宗儒説,一朵花支撐了一次盛會,一次盛會激活了一座城市。

  到2014年9月,他在全國栽種了3萬多畝櫻花,他説他一定要實現在中國從南到北連續賞花7個月的夢想。

  趙煥軍:1995年,他靠商場起家,之後又投資了當地一家煤礦,10年積累千萬財富。但這都不是他想做的,他要做一個自己可以完全把控的産業。

  2001年,他發現當地人養羊積極性不高,羊越來越少,他斷定養羊是個好商機。2001年8月,他租下1000畝沙丘地開始養羊,從此,移沙,修路,建廠。可是當他把羊養到2000頭時,卻發現,如不改變傳統養殖模式,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將成為空談。

  為了養羊,他連續14年累計投入超過4個億,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賣掉了煤礦和半條商業街。

  14年求索,他創新研發出90多個環節的飼料生産線,把人工養殖效率提升10多倍,他建起現代化生態迴圈産業鏈,建立集種羊繁育、養殖、屠宰、加工、生物有機肥為一體的工廠化迴圈經濟肉羊養殖模式,通過迴圈利用,養殖成本降低了80%!他掀起一場産業革命,引領全國肉羊産業升級換代!

  黃祖東:1997年,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最不喜歡的養豬場。

  2003年豬場改制,作為當地唯一一名大學生,他被推選為場長。他靠3000元起家,初出茅廬,卻幹勁十足借錢加大投入。

  到2006年,他的豬場達到了供港標準,獲得了生豬供港資格證,一舉打開了香港市場!2007年,他凈賺800多萬元!周圍人都説,他這個豬倌有點神,養豬那麼多年,從沒有虧過。

  這是黃祖東的高架網床生態養殖豬舍。他還創新合作模式,他的公司投入七成,收益卻與農戶五五分成。有人説他是損害股東利益。黃祖東卻説,舍得,有舍才有得,投資是七三,分成時五五開,我們舍得讓利給我們的農民,我們的農民才能和我們一起把事業做大。

  正是這個模式,讓他的養豬場迅速擴大,僅2011年一年時間,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到10多萬頭,並帶動當地養殖戶發展高架網床生態養豬28萬頭。

  他憑著敏銳的眼光,大膽投資養殖優良品種“陸川豬”,實行原生態放養,並做起了肉産品深加工,一頭陸川豬他只留下最精華的8塊肉作原料,所有人都説這是在白白浪費,但他卻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如今,他的企業已形成集種豬繁育、生豬養殖、肉製品深加工、連鎖銷售為一體的産業鏈,帶動當地3500戶農民合作養殖。

  劉文新:17歲的他還在賣茶葉蛋,聽説賣茶葉利潤高,便開始擺攤賣茶。

  3年後,別人還在擺攤賣茶,他已經開起了店舖;等到別人開了店,他早已南下廣州帶回了茶葉包裝,既賣茶葉,又賣包裝。

  2006年,他已經在信陽開了5家茶館,年營業額上千萬元!

  之後,他把信陽茶莊的經營模式進行複製,高調進軍鄭州市場,可半年之內,無論用什麼辦法,茶莊始終乏人問津。原因到底在哪兒,為啥生意不好,為啥客人不多,一年時間,劉文新瘦了18斤。

  他從顧客意見簿上找到突破口,一招迅速扭轉局面,陸續開業的五家茶莊全部生意爆滿。

  選址賣茶他總有高招,對待茶農,他只用誠意,並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公佈給所有茶農。他沒錢了,打白條,老百姓都情願把茶葉賣給他。

  他説,他愛茶,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茶葉當事業。靠著超越常人的專注,他創新産品和經營模式,到2014年11月,劉文新已經在全國開起了500多家茶葉店,帶動信陽地區30多萬茶農致富。

  李鑫:他曾經在五年內經歷兩次破産,賠光過千萬家財。他卻不服命運,每次都能迅速崛起。

  他説創業要有野心,但前提是:你的眼光要準。

  他曾經承包工程被騙,欠下了60多萬。潦倒之時,他拿著在抽屜裏翻出僅有的一元硬幣走出了家門。兩個月後,他成了當地有名的蟹苗經銷商,足足賺回200多萬元!

  2001年,他到湖北仙桃投資木材加工,不成想一年後賠光千萬家産。

  2002年,他重回河蟹育苗行業,並迅速翻身。一年後,正當育苗行業進入黃金時期,他卻準確判斷繁榮背後危機四伏,並果斷抽身,轉戰大水面養殖。

  2011年,他又投資上億元,用人工海水淡化蝦苗技術,成功將通常在沿海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引進到內陸來養殖。

  如今,他在湖南、湖北、內蒙古、吉林、山東等地建立近20萬畝水面養殖基地,帶動了全國超過10萬水産養殖戶!

  陳榆秀:上世紀90年代初雲南引進一種堅果樹,幾乎從未開花結果,整整十年不見效益!2002年,她花70多萬元買下2000多棵這種被當地人當柴燒的堅果樹。

  4年後,她不僅讓這些堅果樹開花結果,還暢銷國外,一年銷售額達400多萬元,一個新興的朝陽産業由此誕生!

  她誓言讓雲南的堅果走向世界。為此,她承包7000畝山地,大規模擴張基地。不曾想這與當地村民的種植觀念相衝突,她的1200多棵樹一夜被砍,與人合夥投資的5000萬元眼看就要打了水漂!

  面對危機,陳榆秀腳踏實地,堅韌前行。她用三年時間,堅持良種良法,改變了一個地區的種植觀念,30多萬農戶在她的帶動下,開始了大面積種植澳洲堅果,而這種不起眼的堅果樹也搖身一變成了農戶眼中的“搖錢樹”。

  如今,她和她的團隊建立了規模巨大的澳洲堅果育苗基地,建立起全國澳洲堅果林業標準化種植示範區,建成現代化的堅果加工廠,制定了《澳洲堅果果仁》國家行業標準,奠定了澳洲堅果全産業鏈的技術支撐體系。

  陳榆秀説,他要把雲南堅果培養成一個世界的知名品牌,一個能夠主導國際市場的産業,雲南這邊打個噴嚏,世界市場都要感冒。

  董玉坤:2004年,當了12年兵的董玉坤轉業到一家事業單位,同年辭職創業。從60頭奶牛起家,4年時間,發展到2000多頭。個人存款最高時超過6000萬元。

  董玉坤説,那個時候,開疆擴土,兼併牛場,好多人刮目相看,財富急劇地膨脹。

  2008年,整個乳品業遭受重創,董玉坤也陷入了破産的邊緣。他偶然發現了羊奶!在眾人的反對聲中,他決定從羊奶領域重新開始。

  找奶源,建基地,突破羊奶脫膻技術,他在逆境中重新崛起,2010年銷售額就過億元。從那時起,銷售額每年都以17%的速度增長!

  高亞飛:他,一個從未養過豬的大學老師,卻在豬價大跌時辦起了豬場。

  他推理市場價格走向,建豬舍,買母豬,每一步都按照他的計劃在發展。2007年,如他所料,豬價不斷上漲。2008年,他超額完成任務,豬場凈賺800多萬元。

  2009年豬價回落,別人都縮減規模,他卻大膽擴建,到2012年豬場規模翻了十倍。高亞飛在低谷的時候調整結構,養殖規模不減反增,每次價格上去的時候,他肯定能趕上。

  2013年春節,豬價低迷,面對突變的市場,他引進美國黑豬品種巴克夏,通過這個品種改良本土黑豬,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如今,他的豬場年出欄生豬8萬頭,是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和國家標準化示範場。

  王雲:西雙版納有400多萬畝的橡膠林,一百年來,橡膠為人們帶來了鉅額財富,但幾乎沒人關注腳下不值錢的橡膠籽,每年多達10萬噸爛在地裏。

  2006年,他高價收購這種不值錢的橡膠籽,別人勸他別做傻事,他卻説這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

  他視科技為企業發展的生命,並親自帶隊成立技術研發團隊,相繼研發出橡膠籽肥料和橡膠籽飼料,到2010年,他的企業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王雲説,科技每投一塊錢,未來的收益可能是100塊錢。

  2011年他研究的橡膠籽木塑型材橫空出世,由於綠色環保、性價比高,被廣泛用於建築、裝修等領域。這獨一門的生意讓他的銷售額猛增了60%。

  他變廢為寶,從小小的橡膠籽身上研發出8種産品,涵蓋食用油、工業原料、飼料、保健品、建材等行業,把橡膠籽的綜合利用價值提高了4倍以上。

  創業至今,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他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6年時間,他從一個學旅遊管理的大學生跨行變成了一個橡膠籽行業內的專家。

  余劼:他總是走在行業最前沿,20年深耕,他引領鴨蛋加工這一傳統産業,從純手工製作到現代化生産的變革。

  蛋製品加工是一個很難操作的産業,而余劼卻能夠快速地做大,並把同行遠遠地甩在後面,大家都説,余劼真的很牛。

  1995年,他從一個水缸腌蛋的小作坊起步,年銷售額不到百萬。

  1997年,他在出口業務上率先突破,把腌制過程從車間搬到船上,等貨船到達國外,他的鹹鴨蛋剛剛腌好,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品質。憑藉這個創意,他的工廠年銷售額就突破1000萬元!

  2000年,當同行紛紛效倣他時,他又把銷售重心轉回國內,率先與大型超市合作,再次搶佔先機。2005年,企業年銷售額突破億元。

  余劼説,他要在別人追上來的時候,又有新名堂。

  2009年,他進行顛覆性創新,發明機器代替手工分選鴨蛋,同樣七八個人,手工操作每小時僅能處理5000枚鴨蛋,而他的工廠能處理18萬枚,生産效率提升36倍。

  如今,他率先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領銜制定國家標準《蛋製品生産管理規範》,擁有福建、湖北、北京三大生産基地,年加工蛋品能力達6萬噸,蛋製品出口量全國領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