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一輩子“光明使者”

  • 發佈時間:2015-01-08 05:46: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簡介:

  王德春,華東送變電工程公司機械化施工分公司架線隊隊長。2006年11月,獲得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頒發的“全國電力行業優秀班組”;2011年4月,獲得華東電網有限公司頒發的“國家電網公司達標班組”稱號。

  軍裝換工服

  1986年,我從部隊轉業來到華東送變電工程公司,脫下軍裝,就和架設高壓線打起了交道,那年我29歲。

  一開始和高壓電線接觸,確實有點緊張,牽張機、架線機這些設備,對我來説很陌生。當時,這類設備在全國也只有4套。但是我沒丟掉在部隊裏學到的敢打硬仗的作風,既然已經來到這裡,我就要像釘子一樣釘在這裡。

  記得我參加的第一個架線工程是葛洲壩至上海直流50萬伏輸電項目,在大山裏跋涉、在幾十米高的架子上放線,遠離家鄉、遠離親人。

  我國電力資源分佈很不平衡,西部地區水電、風電、火電資源密集,但是主要用電地區卻在東部沿海地區,這就決定了必須架設高壓線路,將西部的電送到東部。近年來,線路建設越發重要。幾十年來,我參加架線的220千伏及以上線路工程有32條,220千伏以下架線工程項目則已經多到數不清。

  因為常年在外,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上次和家人吃飯是在什麼時候。記得在參加西藏昌都電網與四川聯網輸變電工程時,要給隊員們弄頓青菜飯吃,還真是不容易。我們的項目部附近人煙罕至,每隔三四天,我就開車去60多公里外的昌都縣城採購,其實就是在一個很小的集市上精打細算地買菜。在這個轉一圈都挑不出什麼的小市場裏,能買到的蔬菜種類實在有限,為讓大家吃得好一點,只能在食物搭配上下功夫。

  給設備穿衣

  説實話,在崇山峻嶺裏架設高壓線是個苦活。

  記得在進行昌都電網與四川聯網輸變電工程放線工作時,天氣的反覆無常總是會帶來困難。一下雨,本不平整的路面變得更加泥濘濕滑,放線設備的運送成了難題,為了不影響進度,在高原缺氧的情況下,我和同事們忍著高原反應,花一整晚時間,把設備從一座山運到另一座山上。

  這項工程最後兩檔放線工程是跨越無人區,一到晚上,氣溫驟降。為了不因為設備原因耽誤放線,我想到了一個辦法:給設備穿上“防凍衣”,一層層棉被蓋在設備上,當溫度降到零下10攝氏度左右時,我又在設備上架起棚子,在裏面生起爐火,保證設備不因冷凍而出故障,並和同事們輪流值班,防止火星飛出,引發火災。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始調試設備,確保一天的放線工作順利進行。

  我還記得,我帶領的放線隊在進入該工程的項目部後,由於啟動時間晚,在全線處於最後一名,但我們調整好設備、設計好方案,最終排名全線第一。憑著這股認真的勁頭,我們隊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因為放線原因影響工程進度的情況。如今,我帶的幾個徒弟也慢慢地可以獨當一面,這是讓我頗為自豪的事情。

  家裏只能靠她

  常年在荒山野嶺的地方施工,最希望聽到的是家人的聲音,但最怕的也是接到家人電話。

  去年冬天,我正在外地趕工程進度,有天晚上接到妻子的電話,説家中正在準備岳父的後事。我當時就驚呆了。我家在安徽蕪湖農村,從當兵結婚到轉業工作,多少年來,自己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裏裏外外都靠岳父岳母的照顧。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全家人搬去和岳父母同住。為了能夠讓我安心工作,家裏什麼棘手事都不説……想著這些,我決定趕回家安慰一下悲痛欲絕的岳母和妻子,彌補對她們的愧疚。但是,妻子在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説:“剛才家裏商量過了,你遠在川西大山裏,坐飛機最快也要後天才能到家。還是工作要緊,你就不要回來了。老人的事情我們會辦妥的,你放心吧。”確實,當時工程正處在節骨眼上,工程上下影響安全的因素太多……第二天一早,我忍著悲傷,又忙碌起來。3個月後,工程順利完成,我站在山上,望著自己和同志們辛苦架通的電力“銀色天路”,百感交集。

  這些年來,無論是兒子的婚姻大事,還是小孫子的出生,家中裏裏外外的大事小情,全靠妻子一個人張羅,想起來確實愧對家人。

  儘管心中有萬般柔情,但是我們電力放線人,還是走千山過萬水的“鐵漢子”,我們一起走南闖北,一起風餐露宿,一起為了千家萬戶的“光明”頂風冒雨,有時候,我們坐在山上,看著山下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我們感覺,當一輩子“光明使者”也是件幸福的事。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我覺得,這説的就是我們這些電力放線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