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羊”被吃顯尷尬

  • 發佈時間:2015-01-08 05:45: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某地搞扶貧,給一貧困村提供了120頭母羊,還派技術人員下鄉,提供飼養管理、專業防疫、母羊配種等技術服務。結果卻是,這120頭“扶貧羊”被村民吃剩了不到60頭。

  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現象:扶貧資源不僅沒有“好鋼用在刀刃上”,反而上演了“扶貧羊”被吃的尷尬與荒誕。“扶貧羊”項目的初衷,在於提高貧困村的“造血”能力,實現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表面上看,“扶貧羊被吃”是少數農民的短視行為;本質上講,反映出扶貧項目“不接地氣”的缺陷——農民家統一制式的新房子沒有羊圈的位置,羊要養在哪兒?村子周圍全是戈壁荒灘,沒有水草,羊要怎麼放?村子交通不便,養成的羊、剪下的毛如何才能運出去?脫離了強有力、可落地的實施操作,“扶貧羊”只是看上去很美。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即便是“授人以漁”也會因不合乎實際而造成“初衷良善、方法僵化、效果不盡如人意”。聯繫到此前的一些報道,不論是“引進螢火蟲”,還是“退坪種樹”,一些脫離現實、缺乏社會基礎的決策,效果自然會在實施中大打折扣。

  “扶貧羊被吃”暴露出的核心問題是理念觀念的陳舊。作為一種單向管理,“扶貧羊被吃”背離了多元合作共治的時代潮流,最終落入“自説自話”的怪圈。這也説明,只有深入基層掌握真實的民意,扶貧項目才會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只有“眼睛往下看,步子往下走”,才有助於消減“對上不對下”的敷衍塞責,才有助於激發社會活力,更好地增進民生福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