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改革駛向深水區

  • 發佈時間:2015-01-08 05:45: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

  ——摘自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自律機製作用,促進金融機構增強財務硬約束,提高自主定價能力。綜合考慮我國宏微觀經濟金融形勢,完善市場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摘自《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

  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金融改革更是快馬加鞭。

  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速向前,存款保險制度方案已經出爐,更多元的金融生態正逐步形成。金融業各項改革的協調推進,不僅激發了金融業自身的活力,也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左圖 2014年12月1日,中韓銀行間韓元對人民幣直接交易在韓正式啟動,這是南韓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有助於降低貨幣兌換和交易成本。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攝

  右圖 江西上饒銀監分局近年來推動轄內農村金融機構改革轉制,穩步引進村鎮銀行,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著力解決服務“三農”最後一公里問題。圖為轄內農村金融機構到田間地頭開辦金融業務。本報記者 趙 晶攝

  宏觀調控靈活創新

  “2015年的房貸每月可以少還幾百元。”2014年末的降息,給不少人帶來了看得見的好處。在這些能看到的實惠背後,很多人沒有發現,宏觀調控手段,尤其是貨幣政策和工具正在發生變化。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央行不斷創新貨幣政策操作方式,靈活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金融改革營造了良好的貨幣環境。

  2014年11月22日,央行非對稱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一方面通過宏觀調控,起到了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穩增長、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與存款利率波動浮動擴大相結合的非對稱降息,減輕了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壓力,更使得利率市場化改革中的關鍵環節——存款利率市場化向前邁開步伐。

  兩度實施定向降準、創新多種流動性調節工具……不僅調控的方式在變化,工具也在革新。2014年以來,國務院多次強調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金融要對“三農”和小微企業加大支援力度。宏觀調控方式因此更加精準,兩次定向降準惠及的大多是與小微企業和“三農”對口的中小銀行。

  為支援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為大規模棚改開闢成本更低、來源穩定的融資渠道,開發銀行住宅金融事業部改革有了實質性的成果。2014年,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工具為開發性金融支援棚戶區改造提供了1萬億元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額度,資金利率較市場利率低約1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10月末,使用PSL資金髮放的棚戶區改造貸款達到3127億元。

  此外,其他各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如SLF(常設借貸便利)、MLF(中期借貸便利)和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都在調節市場流動性的同時,對市場資金利率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需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健而又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將為全年的經濟穩步增長以及更進一步的金融改革創造有利的環境。

  “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

  作為我國金融改革的核心,2014年,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堅定前行。

  在我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之時,爬坡過坎、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升級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更亟須建立一個較為成熟與完善,具有一定深度與流動性的金融市場。其中,金融領域的基準價格市場化,特別是人民幣匯率與利率的市場化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利率市場化改革在2014年遇到了一些爭議。有人質疑,利率市場化會不會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變得更高?但人們逐漸意識到,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是借“無形之手”,使得反映資金價格的利率在供求關係下達到均衡,長期來看,即使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利率水準上升,但只要經濟基本面健康,利率通常會逐漸下降至均衡水準。

  改革的步伐沒有停滯,更為巧妙的是,央行將金融改革與短期調控目標相結合,2014年末,降息的同時,央行擴大了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進一步推進了利率市場化改革。此前,上海市轄區內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也已經放開。在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後,開展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市場化試點,隨後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僅有利於金融機構的健康“成長”,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發揮資金價格的信號作用,更能使得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讓金融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

  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最重要的配套措施——存款保險制度一直呼聲不斷。2014年末,存款保險制度徵求意見稿出爐,50萬元以內的存款將全額賠付。這為進一步的改革織就了一張“安全網”: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存款保險制度能夠保護絕大多數存款人的利益,更能夠形成一套金融機構的退出處置機制,保護金融體系在改革中保持平穩運作。

  “兩率”市場化中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並未懈怠。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到2%,銀行櫃檯匯率報價區間由2%擴大到3%。

  未來,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進一步促進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仍將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礎上,利率市場化改革也將繼續有序推進,在穩步放開人民幣存款利率管制的同時,培養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形成更健全的基準利率體系。

  金融生態更加多元

  2015年1月4日,卡車司機徐軍拿到了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發放的首筆貸款3.5萬元。2014年,民營銀行實現了“加速跑”,從試點方案亮相到落地,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2014年3月,國務院批准5個民營銀行試點方案;緊接著,5家民營銀行先後獲准籌建;2014年12月,首家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獲准開業。

  民營銀行試點看似是改革的一小步,實際卻是打破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玻璃門”的一大步。進入2015年,隨著徵信行業準入的逐步放開,民營銀行憑藉其大數據優勢,徵信成本將大大降低,風控能力也將有所提升。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金融的進一步融合將給金融行業帶來更多可喜的變化。

  放寬金融業的準入門檻,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並不僅僅局限于銀行業。2014年12月,興業銀行與福建泉州市商業總公司、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及福誠(中國)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股東中不乏民間資本的身影。此前,監管層已經放開了消費金融公司的限制,允許非金融企業進入。現在,更多的民間資本踴躍進入金融業,給金融業帶來更多新鮮“血液”。

  隨著金融業進一步的開放,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將進一步優化行業結構,激發金融市場活力,提升微觀金融效率,加大對薄弱領域和環節的金融支援,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這一過程中,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生態將逐步形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