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借力移動網際網路
- 發佈時間:2015-01-07 08:31:5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源頭農業品牌“額谷”年底發起的“2015老味道眾籌計劃",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無數像額谷樣的最傳統的行業,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種種手段,實現了更精準的行銷。
移動網際網路分銷體系助力
2014年4月,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中國財經報道》欄目,播出了《來自春耕一線的報道—新拓荒人》。節目一經播出,主人公達哥吸引了來自媒體和公眾的無數目光。劉達的産品新媒體行銷渠道——微信公眾號“達哥拯救老味道”粉絲量猛增,公司客服熱線幾乎被打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信任達哥的産品。
此前,名人進軍農業,將自己的故事、個人名譽和産品融合在一起,憑藉網路渠道和全新的傳播方式營造市場行銷“新風”已有成功案例,無論是褚時健的“褚橙”,柳傳志的“柳桃”,還是潘石屹的“潘蘋果”,無不打上了個人的品牌烙印。
劉達被朋友們稱為“達哥”,當“達哥”成為他創立的“額谷”品牌旗下的核心産品——“達哥拯救老味道”的註冊商標,是劉達對自己産品品質的絕對自信。
劉達説:“我們這類農産品的銷售,硬廣告的作用極其有限,最大的精準行銷,就是價值觀的行銷。因此,哪有願意接受新鮮事物,願意承受全新價值觀衝擊的用戶,哪就是我們的合作平臺。”
額谷充分運用新媒體,包括自身微網志和微信的建設和運營,創立一橫一縱雙平臺策略,不斷推出促銷主題。除了充分發掘微信和微網志的行銷價值之外,在網際網路電商領域,額谷還在不斷進行著優質新資源渠道的嘗試。與叮叮掌上店舖和百姓特供網的合作,走的正是這樣一個精準化的P2P新渠道。
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銷售渠道肯定是去中間化,輕量級銷售模式才是電商發展趨勢。以叮叮掌上店舖為例,它的運作模式與“微店”相似,但是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從微信、QQ、新浪微網志、騰訊微網志等眾多社交工具上找到精準的客源。當寶寶專供體驗裝——額谷水晶碴登陸叮叮後,獲得了參與活動的幾乎全部媽媽的點讚。如此高的滿意率,是叮叮開店以來絕無僅有的一次,更顯示了額谷過硬的産品品質、獨特的種源和産地優勢,以及讓人叫絕的口感。
擁有國內頂級人工智慧團隊的叮叮最典型的特徵是,為個人賣家提供免費精準客源,整合各大電商貨源,打包個人售賣能力,通過為商家提供免費服務,獲取千萬用戶,幫助商家快速銷貨。
自2014年5月上線以來,在未做行銷推廣的情況下,叮叮的産品用戶數突破12萬人,日新增用戶721人,日活躍用戶佔比10%,日每人平均瀏覽量30次,月訂單數超1200單。
目前,劉達和他的團隊已利用微信、微網志等進行自媒體行銷,不斷嘗試新的網際網路渠道,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並形成了良性迴圈。“我們通過社會化媒體行銷,用戶會更願意和我們進行互動,客戶體驗也越來越好。”劉達説,“未來,我們還會開拓新的網際網路行銷渠道,讓我們的産品更精準、更方便地到達我們的目標客戶手中。”
從農業起步尋根老味道
追尋老味道,堅持原種種植,堅持做良心農業,是劉達和他的額谷團隊的初衷和信念。
從2013年底開始,“額谷”品牌創始人劉達發起“達哥拯救老味道”公益行動,隨著“拯救老味道”行動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老味道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列入拯救名單的“老味道”,也越來越豐富。
在傳媒領域做過近30年、近幾年專心投身於農業的劉達,希望通過發起這項活動,呼籲更多的朋友加入這項事關子孫後代舌尖的事業,希望和身邊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們,和達哥一起發現老味道,拯救老味道,分享老味道。
四年來,劉達穿行于遼寧撫順清原的田間地頭,接觸到了東北地區一些特別好吃但卻異常稀缺的原种老味道物種,像東北黏大米、黏黃米、黏高粱……這些老味道、老物種,承載著關於百姓生活、歲月波瀾的時代記憶,承載著純粹美好的親情回憶,如果不及時保護和拯救,就會永遠錯過。
為此,他拿出自己在東北清原基地最好的源頭水源地塊,通過實際種植來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珍稀老味道。2013年首批種植了100畝黏大米、30畝黏黃米、20畝黏高粱,2014年黏大米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到350畝,黏黃米和黏高粱拓展到百餘畝以上。在清原種植基地,額谷形成了全國第一片百畝以上連片種植的黏字系列原種“老味道”種植基地。
在過去的一年裏,劉達帶著他的額谷團隊,陸續從全國各地挖掘出一批民間瀕臨滅絕、極具拯救價值的原种老味道美食特産:來自四川的原生態紅心獼猴桃,來自新疆原産地的原種哈密瓜,新疆賽裏木湖的野生高白鮭魚,15個月的笨豬肉,原生態的草原羊肉……當然,更少不了額谷的靈魂産品——黏字系列原种老味道糧食。
雖然黏大米在種植管理過程上極其複雜,但劉達認為它值得拯救,除了口感好之外,黏大米還有溫補益氣、健脾暖胃等養生價值。劉達説:“如果大家都覺得好吃,同時又有利可圖的話,老味道就有保留下來的可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