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通農業科技下鄉“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5-01-05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體改革進行時

  一面是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層出不窮,急需落地轉化;一面是地處大山深處的農民期盼科技。

  如何打通農業科技落地生根的“最後一公里”?海南省通過大力實施中西部市縣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搭建起良好的科技服務、示範和科學普及平臺,推動農民成為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走出了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農業科技推廣之路。

  著眼:突破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瓶頸

  連綿起伏的大山,安靜地橫亙在海南中西部。

  大山深處,350畝的山竹園鬱鬱蔥蔥,枝繁葉茂。五指山市毛道鄉是全國最大的山竹種植基地,以往由於技術原因,山竹挂果率很低,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很低。曾在海南保亭四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的陳華鋒2011年到鄉里挂職擔任科技副鄉長後,不信邪、不畏難,沒事就到果林轉悠,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攻克了山竹催花技術難關,使挂果率提高到80%以上。

  在陳華鋒的帶動下,一大批種植戶掌握了技術,提高了經濟收入。“這樣的鄉長,多派十個我們也歡迎。”一位種植戶道出鄉親們的心聲。

  大山深處之變,緣于“海南省中西部市縣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

  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經濟版圖,如同中國經濟的縮影:東部地區強,佔據著全省經濟近60%,中西部較為落後。而海南中西部,是黎族苗族群眾較為集中居住的地區——這裡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農業生産水準低下,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落後,農民收入遠低於全省平均線。

  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支撐點在哪?

  “能不能破解中西部地區發展的瓶頸,直接決定著海南能不能實現區域均衡發展、普惠落後地區群眾。”海南的決策層透過層層迷霧,清醒而堅定地對海南發展的整體形勢作出判斷。

  均衡發展需要新創舉。

  2010年9月,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中西部市縣人才智力扶持行動計劃的重大決策部署——從2010年至2020年,通過實施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等十大子項目,對中西部市縣實施“造血式”扶貧,依託人才發展破解長期困擾中西部市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難題。

  “作為十大行動項目之一,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由海南省委組織部和省科技廳等部門聯合實施,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中西部市縣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中西部市縣科技管理水準,為中西部農業科技推廣道路增幅,促進海南省農村科技進步均衡發展。”海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葉振興説。

  決策引領未來,方向決定出路。

  一場給農村帶來巨大變化的“科技風暴”開始在海南中西部掀起。

  探索:實現科技資源和人才的有機結合

  海南“農業科技110”,一個享譽全國的農業科技服務品牌。

  2002年以來,海南“農業科技110”從最初的一根電話線,發展到全省電腦連網及手機短信服務,再發展到遠端可視系統,農民可通過它直接向省專家團及各服務站求助,快捷又有效,該系統在海南省農村産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科技推廣服務品牌。

  創新一小步,前進一大步。

  實施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加快農業科技示範推廣的最終目的是助農增收。全新實施的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能否在總結農業科技110和農村科技特派員經驗的基礎上再進一步?

  圍繞走出一條全新的農業科技服務推廣之路,海南省以實施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為契機,進行了一系列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探索,體現在科技人才與行政手段的有機結合。

  為有效推動農村科技進步,海南省將農業科技推廣和基層政府行政職能相結合,從科技管理部門、省直機關、高校、科研院所、農業科技110服務系統、企業等單位,選派懂科技、為人正派的年輕人,到中西部11市縣挂職科技副鄉鎮長一年。通過派遣挂職科技副鄉鎮長,海南省賦予了農業科技專業人才相應的職權,能夠利用一定的科技資源,調用農村的人力、物力、財力,推動農村科技進步。

  探索,體現在“體制內”和“體制外”人才的有機結合。

  針對各市縣對挂職科技副鄉鎮長需求大,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等體制內的部門和單位能選派的人有限,海南省積極拓寬選人渠道,大膽嘗試從民營科技企業、專業技術協會等體制外的單位選人,甚至嘗試從優秀的應屆碩士研究生中選派。2014年選派的41名挂職科技副鄉鎮長中,有11名為體制外科技人員,佔總人數的26.8%。

  探索,體現在科技專項與推進工作的有機結合。

  為轉化科技成果,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引導和幫助農民創業致富,從2013年開始,海南省科技廳設立省中西部市縣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專項,讓挂職科技副鄉鎮長帶項目下鄉。2013年安排專項資金200萬元,支援了58個項目。2014年專項資金增加到300萬元,支援41個項目。

  一篙激活“春江水”。

  創新在前、探索在前、實踐在前,海南的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不斷積蓄著力量,涌動著活力。

  破局:讓農民親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

  農業科技致富之難,難在打通農業科技下鄉的“最後一公里”。

  長期以來,如何打通農業科技下鄉“最後一公里”,讓農業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一直是農業科技領域一大難題。究其原因之一,是很多時候都是科研院所和企業自己“關起門來”實施科技項目,農民沒有機會參與而且很難接觸到先進技術,這極大地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

  讓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到田,從挂職科技副鄉鎮長開始。

  帶著科技項目和課題的挂職科技副鄉鎮長,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等方式,組織農民直接參與項目實施,讓農民親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使農民成為新技術、新品種推廣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有效加快了科技的推廣和傳播,有效解決了科技推廣“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在東方市板橋鎮,文鑫種養專業合作社的10戶農民通過參與項目,兩年內海水養殖從20畝發展到60畝,從傳統飼養南美白對蝦轉變為石斑魚與日本對蝦混養,利潤從原來的每畝2萬元提升到每畝4萬元。

  在五指山市毛陽鎮,黎族農民王亞芳參與項目,飼養的豪豬不到一年的時間,從零開始發展到存欄220頭,年産值估計超過100萬元。

  ……

  近四年來,挂職科技副鄉鎮長通過引導和幫助農民科技創業致富,培育了一大批專業戶和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已有超過2.3萬多名農民參與到相關的科技創業和新技術新品種推廣中來。

  從瓊西海畔到五指山下,從黎苗山寨到黎母山脈,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對於促進海南省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輻射效應逐漸顯現。

  如今的海南中西部地區,農業産業結構在改善,現代農業理念在樹立,農村貧窮落後面貌在改變。

  據不完全統計,四年多來,挂職科技副鄉鎮長先後組織農民參與實施科技項目和科研課題167項,引進推廣涉及熱作、瓜菜、畜牧、水産、林業等領域新技術、新品種360多項(個),幫助農民增收8000多萬元。

  實踐不止,探索不已。

  看當下,海南正處在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建設國際旅遊島的關鍵時期。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強調,今天的海南已經站在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起點上,要努力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助推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看未來,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在推進海南中西部地區發展中大有可為。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秀領指出,要進一步抓好科技副鄉鎮長派遣等工作,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精細化水準。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科技廳廳長史貽雲到五指山市調研時勉勵挂職科技副鄉鎮長為推動當地農村科技進步和産業發展做貢獻。

  向著區域協調發展的彼岸,懷著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海南省中西部市縣科技副鄉鎮長派遣計劃”在探索中繼續前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