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林業治山”讓四川震區塌方山體披“綠裝”

  • 發佈時間:2015-01-05 01:31:50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素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之稱的四川省,由於地震、山體泥石流滑坡等破壞,部分森林植被受到一定影響。近年來,該省通過與國際合作並借鑒先進經驗,採用“林業治山”模式對生態脆弱地區進行綜合生態修復,不少塌方山體開始披上“綠裝”。

  在北川縣擂鼓鎮石岩村二組的一處山腰上,記者日前發現這個曾經的塌方體已樹木成片。山腰上,層層土袋築成的水準階梯十分顯眼。北川縣林業局副局長朱成林説,這是土袋階梯工程,其作用是固山、分散流水,避免發生泥石流。以“林業治山”為核心的“中日技術合作四川省地震災後森林植被恢復示範項目”于2010年實施啟動。“這裡實施面積有64畝,從2010年到現在,這裡沒有發生任何次生災害,效果非常明顯。”

  在石岩村,北川縣林業局還參照中日合作技術,採取竹柵欄擋土墻、土袋階梯等方法進行試點治理。2013年治理的340余畝塌方山體如今已經栽種李樹、核桃樹。而在北川老縣城旁的沙壩村,林業局在一處山體塌方處進行多次點撒播樹種,至今沒有效果。“年年種樹不見樹,主要是山體不穩,遇到大雨就會被沖刷得乾乾淨淨。”朱成林説。

  四川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日本“林業治山”已有百年曆史,在治山領域形成了先進的理念、技術體系和管理體制。主要特點是林業部門牽頭,將“治山植綠”分散在林業、國土、水利、建設等部門的行政職能統籌為一個實施主體,採用“先固山後造林”的理念與技術模式。通過工程措施穩定治理山體地質災害開展“治山”,用工程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進行“固土”,用現代植樹造林與恢復植被工程完成“植綠”,興修整治防洪抗旱水利工程涵養林地實現“涵水”。2010年,中日兩國政府啟動了“四川省地震災後森林植被恢復項目——林業治山”。

  在汶川縣、彭州市等地震災區,記者同樣發現,通過合作項目的山體治理,大多取得明顯效果,而採取傳統栽樹治理的效果並不佳。在汶川縣綿虒鎮克約村半山腰上,記者見到一邊是傳統栽樹後又被泥石流沖毀的現場,而另一邊則是項目治理栽植的樹木開始成林。前來考察項目效果的日方專家佐藤隆告訴記者説,日本在治理地質災害、植被恢復方面有很多經驗,克約村的治理僅是山坡治理,由於預算及條件限制,諸如防止滑坡、河床治理等新技術還沒用上。

  記者了解到,四川通過國際合作、借鑒先進經驗,用“林業治山”的新理念進行生態修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四川已經建成4個林業治山示範區、7個示範點,林業治山工程設施總量長度達3.3萬米。植樹造林3.7萬株,完成植樹造林植被恢復14公頃。總結形成了林業生態恢復重建的技術路線和林業治山技術規範,編制發佈了四川林業治山技術規程(標準)。目前四川全省18個市(州)和甘肅、陜西部分縣(市)進行了“林業治山”普及推廣。(記者周相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