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西煤炭産業理舊賬立新規

  • 發佈時間:2015-01-04 21:29: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能源保障不可推卸之責,有表裏山河不能承受之痛。對山西,千鈞使命與切膚之痛並重,推動煤炭産業向“生態環保型”轉變勢在必行。如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所説,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剛性需求,是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煤炭企業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責任。

  山西生態欠賬並非朝夕形成

  無論煤炭低迷時期還是剛剛過去的黃金十年,都付出了巨大代價。地下水位下降,“千泉之省”其實難副;林草遭到破壞,“風吹草低見牛羊”幾成追憶;甚至出現因煤炭開採而墻崩地裂的個例,舉村搬遷者有之。長時間、大規模、高強度、粗放式的煤炭開採,特別是開採後修復治理不到位,讓山西本就脆弱的生態不堪重負。

  山西生態修復難畢其功於一役,為尋找經濟與生態的平衡之道,山西省煤炭行業曾幾經煎熬,不惜壯士斷腕。生態修復的步伐且行且加力,沉陷區治理、土地復墾、林地恢復、地下水保護等等,有關生態修復的工程從未停歇。山西省已先後三次大規模實施煤炭資源整合、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煤礦多、小、散、低的格局得以改變。

  近幾年,時聞某地地下水位上漲,也屢見裸露荒山披上綠裝。但局部好轉難抵累年欠賬,山西總體生態形勢仍不容樂觀。山西省噸煤破壞或影響地下水資源2.48立方米,開採沉陷面積數千平方公里,沉陷搬遷避讓治理資金投入需以百億元計……這些數據揪人心、發人省。排污量大、破壞性大、損失率高,生態修復欠賬多、難度大、成本高,山西煤炭産業還沒有走出生態困境。

  經濟與生態立體發展必須兼得

  經濟與生態協調同步實非易事,卻是不得不為之事。快速發展總要付出代價,魚與熊掌兼得的捷徑難尋,否則也就不會有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發達國家曾無一例外遭遇過經濟發展與生態破壞伴生的困境。彼時,他們尚可向欠發達國家輸出高污染産業,轉嫁生態危機。而山西未能擺脫這魔咒般的曲線,生態問題更無轉嫁迴旋的餘地,唯有引以為戒,背水一戰,加快轉型。再者,山西省煤炭資源儲量佔全國近1/5,優質稀缺煤種全國佔比近半。先不説難改全國能源基地的定位,試問山西經濟除了煤炭還能以何為基?不能脫離煤炭談生態,不能擺脫煤炭説發展。對於山西,“生態環保型”轉變本就是篇難做的命題文章。

  有前車之鑒、有定位之囿,山西煤炭産業轉型還有當下之憂,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稱之為“立體性”困擾。生態問題並非唯一存在,與政治、經濟、民生等諸多因素錯綜交織下,無疑脫困難度將會陡增。所幸,山西生態意識已覺醒,轉型已付諸行動。

  山西煤炭産業理舊賬立新規

  山西煤炭産業的“生態環保型”轉變,既要理舊賬更要立新規。經濟發展,必須為生態透支和群眾損失買單。理舊賬重在加大採煤沉陷區治理,實施礦區生態修復。按照規劃,山西省到2020年基本解決採煤沉陷區受災群眾安居問題,並力爭提前。今後則要把沉陷區問題降到最低限度,“誰生産誰負責,誰開採誰治理,誰損壞誰搬遷”,把治理責任明確落實到煤炭生産企業和各級黨委、政府身上。企業要對礦區生態修複製定規劃,細化方案,確定目標,實施多模式修復。新辦礦業企業則實行土地復墾費預存制度,留足生態修復資金。

  立新規防重蹈覆轍。“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走,必須用制度保護生態。今後我省將嚴格實施“三個同步”,即所有新建煤炭項目的環保設施必須與項目主體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産。同時,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改革煤炭資源稅、價格形成機制,以及市場化手段,實現生態補償的制度化、規範化和法制化。

  新常態下孕育著新機遇,能源革命提出了新命題。“六型”轉變,革命興煤就是時代場景轉換下的山西選擇。“生態環保型”作為“六型”轉變之一,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關係山西全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大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