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石:我不移民 跑了算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1-04 08:31:2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龍玉琴

  “中國商人,喜歡探險,喜歡大自然”,這是王石對自己的“定義”。

  63歲的王石,仍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自省精神和思考能力,卻少見歲月痕跡。王石也認為自己特別,“國內和國外都難找到我這樣的企業家”。

  “人生中最舒適的狀態”

  商人王石來到英國的中世紀小鎮康橋後,漫步美麗的劍河,聆聽大教堂的鐘聲,説自己體會到一種“從沒有過的感覺,好像與牛頓的靈魂為伍”。

  王石坦言,康橋的遊學生活,是他自深圳創業以來,人生中真正最舒適的狀態。

  這和此前其在哈佛的經歷形成鮮明反差。

  2011年,王石到哈佛東亞研究所訪學。在哈佛遊學之後,2013年,王石轉戰康橋大學彭布魯克學院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是猶太宗教和文化。他每天做課題、泡圖書館,和導師交流。

  猶太文化在中國人眼中略顯冷僻。王石選擇研究這個課題,是因為他認為這是觸及世界“本源”的問題。“了解西方文化,一般有兩個角度:一是哲學,二是宗教。我選擇了從宗教入手。而選擇宗教就不能離開猶太文化”。

  “你信神嗎?”這是王石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在西方信仰是很隱私的問題,但我們的文化不這麼認為,也不覺得應該予以尊重”。即便如此,王石並不避談自己遊學前後的變化:“我最初是個無神論者,後來是個科學論者,而現在———我持‘不可知論’。對宗教信仰的態度,不置身其中是沒有感覺的,很多困惑是無法解釋的。”

  無一親戚朋友在萬科

  儘管萬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開發商,王石本人卻從沒有進過任何富豪榜。

  在主動放棄萬科大部分股份後,王石已變成“打工仔”,年薪是他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根據萬科的年報,2013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354.2億元,凈利潤151.2億元,王石的稅前年薪為1590萬元。加上拍廣告做代言的收入,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被用於公益慈善。

  王石透露,1995年,44歲時,他買了人生中第1套住房。10年後,買了第2套房,購房款來自於個人儲蓄加銀行按揭。從嚴格意義上説,王石算不上“土豪”。

  “你不愛錢嗎?”常有人問。

  “我當然愛錢,商人哪兒有不愛錢的,不愛錢怎麼理解錢?怎麼賺錢?”王石説,“但怎麼處置錢,是個選擇問題”,他咧嘴一笑,“我自己很有信心,我不用靠很多錢活著。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賺錢)。從深圳創業起,我就沒有以積累個人財富為目標,這點我很自信。”

  “很有名,但不是很有錢”,而做公益慈善又必須有投入。

  王石笑稱正是他自己的這種狀態為他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假定沒有放棄(財富),我可能有一個公益基金,要做公益活動從基金裏撥錢就是了,但正因為我沒那麼多錢,就必須得找。拉廣告、贊助,可能拉馮侖很容易,拉胡葆森很容易,但不能只有這幾個哥們啊,所以必須和不熟悉的人接觸,拉到錢(才叫本事)。”

  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王石的準則是: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絕不複雜化。

  “什麼叫複雜問題簡單化?舉個例子,我家姊妹8個,加上配偶、小孩,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多少人?但萬科沒有一個我的親戚朋友和家人。很多人以我的名義撰寫語錄,比如有的説,‘王石説哪三種人不用’。我一看,都是扯淡,在我這兒不存在哪幾種人不能用的問題”。

  對話

  記者:你現在的狀態,有企業家老總表示羨慕嗎?

  王石:現在逐漸有一些羨慕了。當時來講,沒有。一種認為很可惜,替我惋惜,好像是自廢武功,該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沒有全力以赴;第二是企業做不下去,所以他才去登山,靠登上珠峰來出名。

  記者:你未來會移民嗎?

  王石:為什麼移民?第一,我沒有這個需求;第二,我是公眾人物,是企業家,我的事業在中國,我去國外是做中西文化比較,萬一發生變化,正是需要你的時候,結果你跑了……我不會移民,非常清楚。很多企業家移民,那是別人的選擇,我的企業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我在國外指揮,你的高管會怎麼考慮呢?當然,我不移民,不等於不允許別人移民,那是他們的選擇。

  我本人是既得利益者,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那麼你要擔當啊,對不對?跑了算什麼?不符合我的性格。(原載《南方都市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