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小菜農”在微信上賣菜
- 發佈時間:2014-12-30 08:29:21 來源:內蒙古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皇甫秀玲
“早上採摘,中午送到家,絕對新鮮蔬菜,每份一盤菜量,6份起送,‘三不小菜農’真誠為您服務。”近日來,在微信朋友圈中,不少市民接收到這條微信銷售資訊。
拿出手機,動動手指,只需一條微信,您所需要的蔬菜、水果就可以送到家了。這種輕鬆的微信定菜方式,如今在呼和浩特悄然興起。
起名叫“三不小菜農”的微信用戶叫吳永慶。他和叔叔一起承包了賽罕區舍必崖村的蔬菜大棚,他們的菜,不打農藥、不上化肥,施的是有機牛糞,菜的品質特別好,卻賣不上價格。今年年初,他看到有人在微信圈裏不停地發佈新款時裝,生意還挺火,受到啟發。
從今年四月份起,吳永慶開始沿著二環路附近的小區走訪調查了幾十個小區,將自己印製的寫有菜品、菜價和微信名二維碼的宣傳單散發給小區住戶,同時也發到了微信圈上,剛開始加微信的人不多,且只是關注詢問後也沒有了音訊,但吳永慶一直堅持宣傳自家的菜品。第二個月,終於等來了開張,第一份菜賣了36塊錢,讓他很受鼓舞。
不久,內蒙古電視臺《新聞天天看》欄目組主動聯繫並採訪了他,結目播出後他就火了,一晚上吳永慶的微信公眾平臺由原來的500多個好友增加到1200個好友關注,原來一天平均賣30份菜,現在每天賣出150多份菜,銷售金額由過去的百元左右上升到千元左右。
有14個蔬菜大棚的吳永慶,立志做一名“不一樣的菜農”,念著“三不小菜農”生意經即不添加農藥化肥,不找中間商,不講任何理由做好送菜服務。他告訴記者,靠蔬菜的品質贏得眾多人的喜愛,現在已累計“訂單好友”超過1000多戶,平均每天訂單100到150份之間,微信銷售蔬菜的份額已經佔了銷售總額的1/3多。
吳永慶告訴記者,傳統市場的蔬菜零售,從“菜園子”到“菜籃子”,至少經過四五個中間流通環節,每多一個環節,成本就增加一次。從微信上賣,從田間到地頭,至少省去了3道環節。根據市場價,我賣1斤番茄基本可以多賺3倍的錢,我的利潤增加了,蔬菜的新鮮程度還能保證,市民還能吃上真正新鮮安全的放心蔬菜。
“菜品不全,搶手的熱門菜接不上,是我目前銷售存在的問題。”吳永慶説。下一步,他將定菜量大的蔬菜打開時間差,錯時採摘,滿足需求。另外,種一些稀有蔬菜,擴大消費面,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同時,籌備成立合作社,將周邊菜農吸收進來,也幫助更多的農民增收。
記者了解到,除了吳永慶外,目前還有名為“百歲果蔬”的微信銷售人王明,他的合作社裏,有二三個人利用微信銷售高端的稀有蔬菜和精品瓜果禮盒,每月交易金額近七八萬元。
王明告訴記者:“從微信裏可以直觀展示瓜果蔬菜種植過程和品質,增加了用戶對産品的信任度。利用微信出售農副産品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一些出售農村雞蛋和小雜糧土特産的,前景看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