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淤泥質海岸建深港瓶頸
- 發佈時間:2014-12-29 21:29:48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建設採取在複雜條件下淤積預報、疏浚土築堤等核心技術,一舉改變了淤泥質海岸建深水航道不斷回淤的狀況,對我國4000公里同類型岸線建港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近日,國內港航界泰斗、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教授級高工金镠説。
2012年6月,我國在開敞式海域淤泥質淺灘上建設的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正式投用。
最新資料顯示,隨著連雲港港主港區東端南、北防波堤的建成和航道的提檔升級,2012年以來整個連雲港港區堪稱藍色港灣。南京水利科學院專家劉家駒介紹,2012年以前監測表明,連雲港港主體港區年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24公斤以上,目前已降至每立方米0.1公斤以下,這是連雲港區海水由黃轉藍的根本原因。
連雲港港屬於典型的淤泥質海岸,近岸水淺灘高,整個海灣處於開敞無掩護狀態。在這種高灘面淤泥質海岸上建設深水航道,業界曾探討爭論了數十年。“多數專家認為在淤泥堆上建航道,建得起也保不住。”連雲港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長沈雪松説,航道開工前,每年超過200天連雲港海域為黃色渾水,在風暴潮、颱風浪作用下容易形成回淤,量可達正常天氣下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為了打破淤泥質海岸建深水大港的瓶頸,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蘇沿海開發領頭項目,2012年3月,由30萬噸級航道建設指揮部聯合科研、設計單位開展的《開敞海域淤泥質淺灘深水航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列入國家“863”計劃課題,重點解決海床性質及岸灘穩定性、水動力泥沙條件、航道回淤等技術問題。“特別是深挖槽技術的應用,將原先15萬噸級航道等深線提高了4米,在海底形成一個槽,確保水流相對穩定。”沈雪松説,同時變邊坡開挖技術的引入,有效保證了航道邊坡不塌方,實現了回淤量很小的目標。兩年多來實測結果證明:航道回淤量1025萬方,為預測值的58%,往外海沿程回淤厚度不斷減小。港灣海水越來越藍,充分驗證回淤量微小。
金镠表示,目前國內的天津港、黃驊港在淤泥質海岸建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像連雲港港這樣兩年多來維持海水藍色的獨此一家。“連雲港港在開敞式海域淤泥質淺灘上建成深水藍色大港,這是幾代港航人遵循規律、不斷攻關的重大成果。(郝金寶郝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