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泔水”搖身變肥料

  • 發佈時間:2014-12-29 02:29:4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魏 東

  8500萬噸是什麼概念?

  2010年,世界第一産鹽大國中國的原鹽産能是8500萬噸;2015年,我國的肉類總産量將達到8500萬噸;到2020年,我國的石油儲備能力為8500萬噸。但現在,8500萬噸——這個巨大的數字是我國每年産生的餐廚垃圾量。

  “下館子”未打包的剩菜、剩飯,還有麵食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混雜在垃圾桶中,散發惡臭,運送垃圾的環衛車則一路滴著臭水前行……在國內餐廚垃圾處理專家、山東城礦環保集團副總裁董飛看來,垃圾處理本是城市治理中的大課題,佔生活垃圾一半以上的餐廚垃圾,回收處理尤為不易。近年來,由於對餐廚垃圾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及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滯後等原因,導致餐廚垃圾堆積嚴重。“全國投運中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産能僅為每年300萬噸,處理率尚不足4%,缺口巨大。”

  一方面是日積月累的餐廚垃圾成山,另一方面是遠遠不足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分類收運:驚人泔水催生新業態

  南京立升廢油脂回收處理中心的丁平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採購收集廢棄油脂的工作,見證了泔水收集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我們通過蒐集泔水,作為供應原料生産出來工業産品,現在制約企業發展的就是量的問題,缺少量。”在丁平的回收銷售報表上,從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廢油脂每月回收量最低為18.413噸,最高為32.085噸,2013年每月平均回收24.82噸,這個數量只是該中心日處理廢油脂噸數的三分之一。

  實際上,從南京到北京,乃至國內各地都面臨著類似尷尬:無資質的泔水車滿街跑,正規回收處理企業卻吃不飽,只有四分之一的泔水被正規公司回收。

  按照董飛的調研,隨著餐飲業的發展,我國餐廚垃圾與日俱增。據統計,目前,全國660個城市餐館數量達350多萬家,年産餐廚垃圾産量約6000—7000萬噸/年,加之居民産生的餐廚垃圾,年總量不少於8500萬噸。由於此前相關政策引導缺乏力度,處理措施不規範、技術發展水準不均等原因,餐廚垃圾被龐大的地下産業鏈吸納,催生了許多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

  據有關媒體報道,大多數餐廚垃圾被養豬專業戶直接用來喂豬,小部分被作為生活垃圾直接運到垃圾場填埋。更嚴重的是,有的不法商販還進行“地溝油”非法收集加工銷售,流向食品市場用於加工食品,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這也構成了目前我國餐廚垃圾主要處理的現狀:潲水非法養豬,地溝油形成非法産業鏈非法銷售,與生活垃圾混合衛生填埋,增加滲濾液的産生量,增加焚燒難度,容易形成二噁英。

  按照“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50%的設區城市初步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每個省至少建立一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或城區。顯然,合理安全處置餐廚垃圾,不論是對國家,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説,都已刻不容緩。

  變廢為寶:泔水也能變資源

  垃圾是不是資源?垃圾如何變成資源?

  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任連海教授是業內資深專家,長期跟蹤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産業和技術經驗。在他看來,餐廚垃圾雖然屬於生活垃圾的範疇,但其具有高油量、高鹽分、成分複雜等特點,如果將8500萬噸餐廚垃圾換算成能量值,將得出一組驚人的數字:餐廚垃圾35%左右幹物質中,含粗脂肪12%左右,含蛋白質20%以上。內含能量相當於1700萬畝玉米的能量産出量;相當於節約了3400萬畝耕地,340萬噸生物柴油……

  “餐廚垃圾只要處理得當,變廢為寶並非不能,其經濟效益亦十分可觀。”幾年前,董飛和他的同事們看到了隱藏在餐廚垃圾背後的巨大市場,促使他成立科技企業探索泔水變廢為寶的途徑。“科技應該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處發力,解決這個瓶頸,對國家、對社會是責任,對企業卻是成長的支撐點。”

  “餐廚垃圾整合處理設備”的面世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式,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習以為常難以處理的餐廚垃圾,通過垃圾分類、螺旋擠壓、油水分離和微生物降解的原理變廢為寶,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垃圾豬的産生以及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參與設備試用的廣西玉林市環衛處副主任李雄成看來,“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最大優勢就是減量化,沒有污染。廚余垃圾水分多,各種氣味比較濃(臭),但是經過這台機器處理出來的有機肥是帶有香味的有機肥料,比較環保。”

  從2014年初開始至今,山東城礦環保集團研製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在廣西玉林餐廚垃圾試點已經十月有餘。按照統計,共處理餐廚垃圾10余噸,産出肥料3000多公斤,從源頭解決了廚余垃圾環境污染問題。

  就地處理:餐廚垃圾處理行業新方向

  餐廚垃圾經過初步分選,再進行固液分離、油水分離;通過自動提升投料、破碎、擠壓後進入發酵倉,加入CH活化菌種,再通過發酵、分解、轉化,在70℃以上環境中,進行殺菌、滅卵、脫水、消毒、除臭;12個小時後,産出肥料,包裝成袋。這是神奇的12個小時,讓人頭疼的餐廚垃圾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物理、化學反應變成散發香味的有機肥料。

  山東城礦環保集團董事長孫慶利面對著絡繹不絕的拜訪者,政府代表、企業代表、居民代表,不厭其煩的講解著“城礦就地處理設備”的優勢:通過預處理系統實現垃圾的固液分離和固體粉碎;生化處理系統將固體有機物轉化成有機肥料;氣浮分離式自動三相油脂分離技術收集油脂;污水和廢氣通過處理後達標排放。

  孫慶利告訴記者,城礦就地處理模式的設備選址靈活,能節省大量長途運輸費用和填埋土地資源;該處理系統的産物是有機肥,無二次污染及臭味産生,可針對不同地域的垃圾成分及不同的處理要求靈活組合配置成各種機型;能靈活配合現有大型集中項目配套使用,採用物聯網監控與管理,減量率高、清潔度高,資源再生優勢大。“相比其他處理方式,就地處理更加符合中國現狀的餐廚垃圾處理模式。”

  事實上,不僅僅在廣西,在山東、北京、浙江、內蒙古、上海等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模式已推廣至全國,這種餐廚垃圾微生物就地處理方式,已成為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方向。

  談及未來,孫慶利表示,會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針對各區域餐廚垃圾産生源頭及數量,選擇採用就地處理設備和小型處理站相結合的布點方式,設備配置數據採集端口,利用城市物聯網的數字化平臺,做到處理數據實時上傳,從而實現監督把控,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制約餐廚垃圾處理的收集難、分類難、運輸難、監管難、投資大等瓶頸問題,而且可實現餐廚垃圾處理的産業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