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起中國高鐵脊梁走向世界
- 發佈時間:2014-12-29 02:32:2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宋 莉
2014年,是中國高鐵企業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的一年。7月25日,中企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條高鐵——土耳其安伊高鐵二期工程順利通車;11月30日,中國為馬來西亞生産的世界最高運營速度米軌動車下線。中德、中英、中美連線高鐵也已開工或在談判商討中……我國高鐵正以其性價比高、綜合優勢及競爭力明顯等特點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
中國高鐵走向國際市場的信心,源於中國有世界一流的高鐵技術和世界一流技術水準的企業。其中之一就有北京鐵道工程機電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鐵道所)這樣的軌道交通重大裝備技術企業。
北京鐵道所領跑國內外軌道交通重大裝備,在國內外早已戰功赫赫。僅“地坑式同步架車機”一項就創下了國際上相容車型最多(CRH1、CRH2、CRH3、CRH5)、舉升長度最長(16編組)、同步控制精度最高(±1毫米)三項“世界之最”,擎起了中國高鐵的脊梁走向世界。
創業維艱,
“非標”逼出新思路
“中國的汽車、飛機、輪船都不敢稱世界老大,但中國的高鐵事業卻讓全球豎起大拇指!”長沙鐵道學院畢業後,曾在北京鐵路局從事科研工作多年的黎英豪,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充滿報國的英氣與豪情。他與北京交通大學謝讓皋教授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張錫斌研究員主持研製的長鋼軌同步定位吊運裝置,早在1991年就獲國家發明獎三等獎、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科研成果中受到啟發的黎英豪,借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萌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1989年,已是不惑之年的他敢於衝破國企體制束縛,押上全部家當“下海”創建了北京鐵道所,從那一刻起,他就發誓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定要為中國鐵路事業走向世界而拼盡全力。
黎英豪憑藉勇氣與報國熱情,早在豐西電力機務段調研中發現,變流裝置的晶閘管是交直流機車中的核心控制部件,也是故障頻發的重要件,一旦發生故障就會影響鐵路運輸安全。迎難而上就有機遇!北京鐵道所與鐵道科學研究院、豐西電力機務段、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北京鐵路局、鄭州鐵路局的支援下,歷時五載,圍繞鐵路機車檢修的工藝裝備的實際需求,經歷了上千次試驗,終於誕生了晶閘管綜合性能測試裝置、主斷路器試驗臺、電器綜合試驗臺、電機清洗烘乾設備、電壓、電流感測器試驗臺等一系列産品。
當然,技術創新之路並不容易。僅一個“模擬電路”,就因為“溫漂”影響檢測精度的問題,前後經歷了三代産品的優化升級。從模擬電路到全數字化電路,無數個日夜的攻堅,經歷了成千上萬次的測試後,這套在高壓環境下能夠精準檢測晶閘管的測試設備,才最終達到客戶滿意,並順利通過北京鐵路局科技鑒定,獲得國家專利。産品一經推出,就以其技術的先進性、檢測的準確性和産品的優越性迅速佔領市場,至今已拿下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為適應機車不同類型的要求,元器件和試驗臺功能各有不同。標準設備製造廠家很多,北京鐵道所選取非標準設備領域,而且越做能力越強!”這是黎英豪在研發方向上獨闢蹊徑的總結。
“越是用戶提出需求的時候,越是我們研發進步的時候;越是看似‘超前’的要求,越是現場安全生産最需要解決的難題,也是我們研發的動力!”這是北京鐵道所研發團隊最由衷的感言。
成長磨礪,
自主研發攻難關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是關鍵,創新是靈魂,沒有創新,企業就不會有生機。” 謝讓皋教授介紹,從1999年初開始,已經意識到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基本研發隊伍,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才能發展壯大。於是開始求賢若渴地向全國軌道交通的高精尖人才拋出“橄欖枝”,引進了喻貴忠、劉廣丹、張樹申、孟繁棟、湯鈺鵬、宋振華、呂安庶等具有深厚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優秀人才。
北京鐵道所經歷一次次成長的磨礪,通過自主研發,誕生出一個個高精尖技術和産品。
“變頻調速驅動系統”是該所符合國家政策的節能環保系列産品。項目研發過程中引進了多位優秀人才攻堅克難,團結一心。在研發過程中,教授級高工常務副總裁喻貴忠和研發人員加班加點,節假無休,紮根車間跟工人們一樣光著膀子幹活。如今,從起重機到壓縮機、鼓風機、引風機等不同功率等級的變頻調速驅動系統,已在全國數十個站段成為“節能標兵”。
“機車整車動態檢測系統”是為了解決檢修機車上線試運困難應運而生的,研發過程中也經歷過不少波折。“當時機車上有一個轉向架控制和車控的轉換開關,機車只要開始試驗,總有一個轉向架停止工作,為了尋找故障原因不得不多次拆裝試驗臺,最終才發現故障原因在於機車本身的開關設計。”今年已經81歲的謝讓皋教授回憶,費盡週折後他們最欣慰的是得到了鐵道部科技鑒定結論:“該系統是目前路內唯一一台在機務段內適用於檢修機車試驗的重大裝備,系統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準”,並先後捧得“中國鐵道科學技術三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伴隨著機車的技術進步與發展,北京鐵道所也在不斷應需而動。他們為北京機務段成功研製的第二代機車動態試驗檢測系統,解決了國內外迄今未曾解決的相容內燃、電力機車試運的重大技術難題;2006年研製的機車變流裝置全動態負荷試驗檢測系統,再次填補了國內機車變流裝置(熱態)檢測的空白,被列入“北京市火炬計劃”,相繼獲得“北京鐵路局技術創新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並在全國數十個機務段推廣使用……
2002年北京鐵道所正式入駐舉世矚目的中關村豐臺園,成為園區的先鋒隊員。隨著北京鐵道所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又在九省通衢的武漢湯遜湖邊,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內徵地30多畝,建起了産業基地,成立了高壓電器廠。研發生産了機車車頂高壓絕緣子15萬餘只,高壓電流、電壓互感器3000余臺,供給鐵路機車裝備,保證了機車安全運作。2008年以來研發生産了兩萬餘只動車車頂高壓絕緣子,在動車上安全運作至今。
飛躍升騰,
動車攻堅攀高峰
2007年4月18日,全國鐵路第6次大提速,主要幹線開行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大面積開行5000噸級貨物列車。這標誌著我國鐵路既有線路提速水準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四種動車組已成為國家城際軌道和高速鐵路的主要牽引動力,與其一同閃亮登場的,還有北京鐵道所研製的動車組安全聯鎖監控系統。
動車一旦運作,每天都會涉及到動車出庫、入庫與車頂作業,為確保檢修人員人身設備安全,必須解決動車在2.5萬伏的高壓環境中安全作業!鐵道部為解決“高壓接觸網出庫、入庫”立下了軍令狀。通過審慎比較,于2006年12月31日,向北京鐵道所下達了“為首次動車組研製安全聯鎖監控系統”的重任。又是一個絕無僅有的領域!整整四個月的時間,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地展開了研發工作,採用多种先進技術手段大膽創新,終於在2007年4月12日系統研製成功,並接受了鐵道部專家團的驗收。2007年4月18日動車組開行以來,在全國18個鐵路局的50多個動車所安全運作至今,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而且已經走出國門,在助力沙特麥加高鐵項目中,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一個樣板工程。
解決了“高壓出庫、入庫”問題,中國的動車才有了生命力。然而,從多國進口的動車組一旦檢修,均會出現由於“底盤低”,工人們無法進入到車體下方檢修的問題。這意味著,日後每個階段的檢測維修,要拆解進行,不但費時費工,而且還得受制于國外廠商。喻貴忠向記者介紹:“當時,世界上尚沒有相容四種動車組不同外型尺寸、車輛定距、車輛軸距和架車墊形狀,且能同步舉升8編組和16編組動車的架車機,其機械結構和電氣同步控制技術也是前所未有。”毫無經驗可循,但北京鐵道所生就愛啃硬骨頭。
一切從零起步自主研發!北京鐵道所一方面與華中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航太研究院、二七機車廠等組建産學研合作團隊,另一方面到德國、日本等地學習取經。由於資金出現缺口,黎英豪甚至押上了公司及家庭所有資産申請貸款,經歷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整整三年,研發團隊經歷了一次次失敗與一個個不眠之夜。在研發地坑式架車機時,正值夏季,副總裁劉廣丹深有感觸地向記者描述工程師和工人們每天在檢修庫裏都要騎著自行車來回奔波八九公里,當時頂著酷暑,每天在檢修庫裏騎著自行車與時間賽跑的工程師們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最終,北京鐵道所採用電腦三級分佈式網路控制,全數字動力反饋向量交流傳動變頻調速,成組驅動螺旋升降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研製出國際上相容車型最多、舉升長度最長、同步控制精度最高的地坑式同步架車機。
2009年10月22日,北京動車段內,北京鐵道所研發的中國首例8編組動車地坑式同步架車機一次架車成功!
2010年10月15日,在武漢動車段,北京鐵道所研發的世界首例16編組動車地坑式同步架車機一次架車成功!
“世界第一升”讓世界同行豎起了大拇指!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的工程師感慨道:“中國人太了不起!”僅一條線的地坑式架車機就重達2000多噸,由32萬個機械、電氣電子、電腦網路零部件組成,採用了多項世界領先技術,這是令世界震驚的中國高鐵技術!
“驚世一架”讓北京鐵道所全體員工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驚世一架”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結束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沒有16編組地坑式同步架車機自主智慧財産權製造的歷史,而且價格比國際同類産品低50%,北京鐵道所還因此囊獲了國際、國家發明專利22項,軟體著作權1項,獲2011年鐵道部科學技術二等獎,2012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獲得北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項目。
創新驅動,
走出國門揚我中華
“太震撼了!”每一位到過北京動車段三四級檢修庫的人,都會像記者一樣對眼前看到的場景發出如此驚嘆!兩條各500米長的軌道兩側,移動式同步架車機系統2條線,共128台,儼然像128個鋼鐵巨人挺立著,蔚為壯觀!同庫內另一側,地坑式同步架車機系統也是2條線,每條線綿延近一華里長,16節編組動車進庫後,架車機32組轉向架舉升梁從地下同步升起,把動車組這條長達近500米,兩個8編組,重達千噸的鋼鐵巨龍穩穩擎至1.6米高,轉向架舉升梁靈活地將輪對放下或舉起,64個車體舉升柱將16節動車車體牢牢托起,整列動車檢修作業完畢後全部沉入地下,恢復到平坦地面,場景令人嘆為觀止!
副總裁張樹申對記者説,國家高鐵開通運作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高鐵運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故障,快速救援又是一個亟待破解的技術難題。北京鐵道所啟動了快速救援裝置的研製,2010年12月18日,北京鐵道所研製的“動車組救援專用懸輪裝置”産品通過了鐵道部運輸局專家團的技術評審。2011年5月17日救援京滬線楊柳青站故障高鐵至北京動車段,2012年10月21日救援滬杭線海寧西站故障高鐵至杭州動車所,2013年10月15日救援北京南站故障高鐵至北京動車段,三次免費救援故障高鐵動車組,成功完成了鐵道部運輸局交給的救援任務。
500多項自主研發産品,122項獲國際、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産品遍佈國內外。建所26年來,北京鐵道所的持續創新力為何如此之強?
北京鐵道所每次研發的新産品,獲獎無數。這與近年來中國高速鐵路的飛速發展形勢以及國家有關部委、北京市豐台區政府對企業創新的支援是分不開的,在中關村豐臺園的幫助下,在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機務部、車輛部、鑒定中心的指導下,在鐵道第一、二、三、四設計院以及北京、鄭州、上海、廣州、武漢等鐵路局的通力合作下,2008年,該所獲得“豐臺園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企業”稱號,2009年、2010年,該所獲得北京市科委、豐臺園專項支援。目前,在北京鐵道所的研發項目中,已經有兩項列入國家和北京市火炬計劃,34項獲國家發明獎、鐵道部、北京市政府科技成果獎,25項通過北京市和鐵道部技術鑒定或審查,主持制訂4個鐵道行業標準。
“今年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國産化政策頒布15週年,在這個政策機遇期,北京鐵道所再次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並成為獲獎企業中唯一一家軌道交通類企業。”“北京市的軌道交通裝備優秀企業很多,沒想到北京鐵道所獲得了分量這麼重的獎項!”總裁黎妍君説,當自己上臺接過獎牌聽到市領導的肯定時難掩內心的激動。近年來,該所圍繞成型技術和産品不斷延伸創新,不斷刷新紀錄。
北京鐵道所之所以能夠研發出如此眾多系列産品,源於對原始創新技術的深度理解,以及在延伸市場的深度技術挖掘。只有將科研知識與經驗化身為創新靈魂,在一次次磨礪中融入研發團隊的血液與骨髓,才會在一次次市場挑戰中贏得機遇,誕生出一系列基於第一代技術和産品的迭代創新。
多年來,北京鐵道所能夠一次次啃下中國乃至世界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無數“硬骨頭”,源於其擁有一支技術過硬、人心凝聚的高端研發團隊,以及不拘一格的用人機制。
教授級高工黎英豪董事長在一次次重大項目中高瞻遠矚,敢於迎難而上掌控前所未有的研發方向,並一次次身先士卒,感染了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拼盡全力,為集體目標和榮譽而戰。在這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項目為紐帶,不斷聚攏高校教授、鐵道專業工程師、科研院所研究員、國內高校畢業生,以及世界一流企業的外聘人才。目前,企業擁有由教授、博士、碩士、工程師等組成的研發團隊人員超過職工總人數一半以上。2010年獲批北京市首批博士後(青年英才)工作站,2011年被認定為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2014年正式與清華大學自動化係達成合作意向。正是新、老人才的不斷加盟,才推陳出新,脫穎而出一代代創新技術和産品!
“近年來中國高速鐵路國際化的征程正在加速,‘一路一帶’的新絲路戰略也將帶來新的機遇!”2007年4月18日我國高鐵開通運作以來,高鐵和高鐵檢測設備已經經歷了八年安全運作考核,具有品質好、運作安全可靠、價格偏低的優勢,也是高鐵産品走出國門的最佳時機。黎英豪希望政府能加大對企業“走出去”戰略引導和支援,普及國際通行的技術服務、管理服務等規則和規律,使企業適應並熟練運用。
喻貴忠告訴記者,北京鐵道所的國際合作已經先行一步。目前,通過自主研發産品及技術的經驗累積,綜合競爭力已獲得進一步提升。北京鐵道所已先後同德、日、美、義大利、加拿大、奧地利等國際公司建立了項目合作機制,成為中國高鐵駛入國際軌道的一分子。
祝願擎起中國高鐵脊梁走向世界的北京鐵道所,高舉中國軌道交通重大裝備先進技術大旗,隨著國家新絲路的國際發展戰略,瞄準中國“高鐵外交”的國際機遇,助力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用産業報國的精神,亮劍中國高鐵事業,讓中國高鐵在世界的舞臺上,更快速穩健的發展。
(壓題照片為北京鐵道所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重大裝備動車16編組地坑式同步架車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