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歐洲啟航,中企當有大作為

  • 發佈時間:2014-12-28 22:29:3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姚鈴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確保經濟復蘇、提升戰略領域競爭力以及完善統一市場,歐盟終於祭出未來投資計劃的大旗。12月10日,歐盟委員會會同歐洲投資銀行發佈了《關於歐洲投資的特別工作組報告》。該報告對其11月26日公佈的《歐洲投資計劃(2015~2017年)》作了進一步補充,並提供了至2020年推進歐盟層面及28個成員國有關投資項目的細化方案,顯示新週期內促進投資將成為歐盟提振經濟的首要政策舉措,這將給中歐經貿合作帶來新機遇。

  歐盟復蘇提速亟盼投資拉動

  過去5年(2009年~2013年),歐盟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雙重煎熬,經濟在2009年同比下降4.5%,2012年同比下降0.4%。儘管2014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為增長1.3%,但歐盟復蘇程度遠不及美國等其他發達經濟體,且就業狀況至今仍未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

  自2009年底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將結構性改革、財政鞏固和投資促進作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三大政策性支柱。5年來,結構性改革和財政鞏固兩項政策得到了較好的執行。以勞動力市場和養老制度改革為主的結構性改革在歐盟國家普遍展開,尤其是發生危機的國家。得益於結構性改革,歐盟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明顯增強,經濟逐漸擺脫高福利的羈絆,競爭力開始上升。與此同時,財政鞏固使得歐盟公共財政重新走上健康軌道,金融層面出現動蕩的潛在不穩定因素得以消除。2013年和2014年歐元區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分別為2.9%和2.6%,連續兩年低於3%的門檻值。

  但與結構性改革和財政鞏固政策取得的成果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過去5年歐盟投資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成為歐盟經濟復蘇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歐盟統計,歐盟28國2013年合計投資額為2.606萬億歐元,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減少4340億歐元,降幅達到14%。其中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降幅最大,分別減少31%和22%。從産業領域看,房地産業投資下跌幅度最大,2013年較2007年下降77%。2013年,歐盟投資總額佔GDP的比重為19.3%,較其長期投資水準低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維持歐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尚有2300億~3700億歐元的投資缺口。固定資産投資不足,短期而言影響私人投資者信心,拖慢經濟復蘇的腳步,長期而言將對歐盟經濟競爭力造成潛在負面影響。

  五大投資方向指引未來發展

  歐盟工作組報告將2014年~2020年歐盟層面和成員國層面的總計2000個投資項目清晰地展現在私人投資者面前。這些項目涉及知識創新和數字經濟、能源聯盟、交通、基礎設施、資源及環境5個領域,投資金額將達1.3萬億歐元。歐盟選取上述5個領域作為戰略投資重點,體現了其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考量。

  一是鞏固戰略領先地位。如知識、創新領域。歐盟要加大有關影響下一代教育品質和商業領域發展的大規模研發投入,例如清潔高效的能源技術(包括早期階段低碳技術)、環境技術(尤其是水安全方面),以及可替代燃料和綠色交通、新型藥物、老齡化産業、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相關領域將主要依靠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考慮到對於從基礎研究走向市場化過程中的研發,其前期科學、商業和技術方面的風險經常導致私人投資者望而卻步,歐盟成立了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確定了48個研發項目,並將為此投資100億歐元。此外,歐盟也將加大對其擁有的中高端先進技術領域的創新投入,如汽車、海事、航空航太、工程、化工、制藥和清潔能源技術等。歐盟至今仍在上述産品的全球貿易中居於領先地位,但正受到來自美國、日本、南韓和中國等日益嚴峻的挑戰。

  二是加大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投入。如數字經濟領域。根據工作組報告,2013年,歐盟使用30兆寬頻服務的人群佔其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0%,但只有3%的家庭使用100兆寬頻服務。歐盟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全體居民都能使用30兆寬頻服務,50%的居民可以使用100兆寬頻服務。為了實現上述目標,2014年~2020年,歐盟預計每年需要投入300億歐元的資金,一方面加強在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地區的寬頻建設;另一方面通過投資大數據、雲技術等項目刺激居民需求,提高要素生産力。

  三是保障能源安全和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如能源聯盟和交通領域。在能源領域,歐盟實現經濟增長和保持競爭力離不開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供給。烏克蘭危機顯示,對進口能源的過分依賴不僅影響貿易平衡,而且將損害歐盟産業競爭力和消費者福利。作為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的主要倡導者,歐盟需在碳減排方面作出表率,同時也需解決其內部發展的能源安全問題。未來3年,歐盟在能源領域每年需投入2050億歐元,涉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及電網改造、建築能效提高與工業(鋼鐵、水泥和化工)能效改善。

  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相關投資短期可促進歐盟經濟的增長,長期將帶來穩定的回報。長期以來,歐盟交通系統投資約佔GDP的1%,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降至0.7%。歐盟交通系統投資以政府為主導,但是在收費公路、港口和機場項目方面,私人投資者參與度較高。歐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增強歐盟內部市場的凝聚力,但目前主要障礙是在鐵路信號和航空管理方面缺乏標準或是標準不統一。此外,政府對項目的管理能力不足以及私人投資者融資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歐盟交通網構建存在困難。未來歐盟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將不僅側重於改善基礎設施硬體,如2020年之前投資超過6000億歐元建設9條跨境交通運輸走廊(屬於歐盟跨境交通運輸網路TEN-T),而且還包括採用低碳、環境友好的技術對商業中心和城市交通進行智慧化改造。

  多項舉措相助計劃推進

  總體看,歐盟委員會此次公佈的投資計劃,較2012年6月公佈的總額為1200億歐元的《增長契約》更具可行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歐盟層面極為重視。該計劃是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上任伊始主推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歐盟經濟增長的政策重心已經全面轉向投資拉動的關鍵時期,歐盟委員會賦予該計劃重要的戰略意義,並與歐洲投資銀行一道作為主要戰略合作者,以強化對項目實施的統籌主導。與之相比,歐盟2012年6月推出投資計劃時,整個歐盟政策的重心仍然放在財政鞏固和結構性改革方面,且相關倡議首先由法國提出,而不是歐盟層面提出,在執行力層面存在不足。

  第二,實施輔助措施更多。按照歐盟計劃,首先將在2015年6月之前成立歐洲戰略投資基金(EFSI),基金可以投資風險性更大的投資項目,並吸引包括成員國、國家促進銀行、地區政府和私人投資者參與。其次通過獨立專家對項目進行篩選,按照對歐盟的重要程度、經濟社會可行性及2015年~2017年資金到位情況,確定歐盟將予以資助的項目。再次,2015年10月前,歐盟委員會將完成在28個成員國的推介活動,不僅介紹有關投資項目的篩選標準和過程、確定技術援助中心為項目發起人、投資者及公共管理當局將提供何種服務等資訊,而且將通過推介活動凝聚消除投資監管壁壘改革的政治共識。除此之外,歐盟委員會打算通過歐盟學期制度,推動成員國消除影響投資環境的障礙和瓶頸。

  第三,投資項目比較清晰。此次不僅有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投資項目,而且包括歐盟28個成員國提出的項目,根據緊迫程度,擬於2015年~2017年實施項目的投資總額將達5000億歐元。按性質分類,這些投資項目一方面主要包括由公共部門和大型公司進行的長期戰略性投資項目,其中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聯盟投資均將達GDP的29%,知識、創新和數字經濟投資佔18%,社會基礎設施(教育培訓、醫療、城市服務設施改造)投資佔15%,資源(水資源)與環境投資佔9%;另一方面,鋻於中小企業和中型資本化企業吸納了歐盟私人部門超過2/3的就業,歐盟的投資計劃也納入了中小企業和中型資本化企業發展的投資項目,涉及中小企業創立股權投資、微型貸款、研發項目貸款、原始風險資本注入等。

  第四,融資來源較有保障。作為重要的配套措施,歐盟委員會將於2015年6月前設立210億歐元的歐洲戰略投資基金,並以其為主體,成為實施計劃的“種子基金”。該基金由歐盟預算及其正在實施的“連接歐洲設施”(CEF,交通、能源和電信等領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地平線2020”(Horizon2020,創新與研發科研規劃)組成。此外,歐盟正在實施的“中小企業競爭力”(COSME)項目、歐洲投資基金(EIF,專門為中小企業和中型資本化公司提供較高金額的股權投資,或以高品質證券化方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額外擔保),歐盟結構投資基金也可根據需要提供融資,甚至可成立歐洲長期投資基金(ELTIF,由私人投資者和國家促進銀行投資)。在多個投資項目和基金的共同帶動下,歐盟未來3年投資有望顯著增長,並拉動經濟加速發展。但相關措施能否達到歐盟期望的提振效應,則有賴於其能否進一步改善經濟發展及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私人投資。

  中企入歐機遇凸顯

  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中國對歐盟投資出現了快速增長。據商務部統計,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存量從2009年底的62.8億美元猛升至2013年底的401億美元,增長了538.5%。進入2014年,隨著意大利私有化進程加快、英國基礎設施改造需求增大,中國對歐盟投資出現新一輪高潮,1~9月投資額約為89.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倍。

  歐盟此次推出大規模投資計劃,給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提供了一個絕好機會,有望掀起中國對歐盟投資新一輪高潮。在交通、能源、數字經濟領域,中國企業具備資金、技術和經驗,完全有實力參與歐盟的投資計劃。下一步,應積極落實中歐領導人會晤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達成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西歐市場(尤其是英國、義大利、葡萄牙和希臘等)和東歐市場(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及巴爾幹國家)並重,將中國與中東歐合作、中國與歐盟合作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中歐在投資領域的合作,推動中歐關係取得新發展。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副主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