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小農水建設仍欠賬不少

  • 發佈時間:2014-12-26 07:31:2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張鳳雲)1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國務院關於國家財政水利資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況的報告》。委員代表們表示,這些年儘管國家已經增加了不少投入,但總體而言,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仍欠賬不少。

  12月23日提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關於國家財政水利資金投入和使用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十二五”前三年,全國財政水利資金累計投入13261億元,年均增長19%。其中中央財政水利資金主要用於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防汛抗旱減災體系、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方面。目前全國已建成萬畝以上灌區近8000處。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3提高到0.52,有效灌溉面積增加了1.27億畝,達到9.52億畝。

  劉振偉委員在審議時表示,雖然這幾年對農田水利的投資提速,但是由於歷史欠賬過多,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許多地方一直沒有解決好。他建議調整投資結構,對農田水利建設增加投入。

  除了資金投入仍需加大,農村水利項目“重建輕管”現象也制約著農業生産的發展。嚴以新委員表示,錢投入要有效益,一定要加強後期的維護。

  “農村稅費改革後,農田水利建設農民參與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基層幹部難以組織農民出工,農村水利設施不但在新建方面缺乏農民的人員支援,連維護也有問題。”嚴以新委員分析説,“過去種地是農民的主業,只要村幹部一招呼,農民出義務工,整修農田、溝渠很容易辦好。但現在農民都出外打工了,給了錢都不一定回來幹。與各地建設水利相比,水利設施的後期維護管理大多遇冷,水利工程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導致大量設施老化失修、效益衰減,出現了有人用、無人建、無人管的現象。”

  白志健委員從節水的角度給出了建議,“我國是水資源非常短缺的國家,季節性缺水、區域性缺水更為突出,節水的問題非常緊迫。要統籌考慮水權、水價的改革,多措並舉,強化人們的節水意識。同時希望國家財政加大對農業節水技術研發和推廣的補助,以加快推廣一些比較成熟的工程和設施的節水技術,來實現節水增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王慶喜委員也強調,財政水利資金的投入要注重往建立節約型農業、節約型工業、節約型社會的方向加大力度。“一些小水電不能再亂建了,一定要以敬畏大自然、順從大自然的理念來進行水利工程建設,避免盲目性,使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王慶喜説。

  對此,劉振偉委員建議應加快水權制度和水價綜合改革,將來多用水多付費,用市場規律遏制高耗水行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浪費水問題。同時,他認為,水權制度和水價綜合改革應對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對保證糧食安全的農業用水區別對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