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業深度融合“蛋糕”越做越大

  • 發佈時間:2014-12-26 07:31: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艷玲

  12月11~14日,以“科技助推農業,品牌引領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暨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會舉行。記者發現,隨著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和消費需求的轉變,涉農産業正與資訊産業、創意産業、物流産業等發生深度融合,農業産業“蛋糕”越做越大。

  佈局“最後一公里”,涉農電商攀登物流配送高峰

  “網上下單後,新鮮食材直接配送到小區冷藏菜箱。”在成都農博會上,菜龍電子商務公司市場策劃主管龍淩雲正向客戶介紹電子菜箱在生鮮農産品配送上所起的“最後一公里”作用。

  “電子菜箱的使用,使顧客從選購到提取菜品的整個過程,都不需要與賣菜人見面。“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物流人員,也簡化了快遞與顧客之間的對接過程。”龍淩雲表示。據介紹,截至11月,菜龍網智慧電子菜箱3個月內已入駐成都近百個中高檔小區,輻射近10萬家庭。

  成都市農委市場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來講,電商涉足生鮮不足為奇,但以菜龍網為代表的一部分電商開始走出螢幕,著力於線下服務,在終端渠道和配送模式上不斷尋求創新,卻是新的突破。

  不止生鮮農産品,電商這把火也燒到了農業産業鏈上游。農博會上,一家致力於農藥銷售的電商平臺——農一網引起記者注意。據了解,農一網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牽頭,聯合業內5家大型企業共同組建,專注于農藥的電商業務。農一網銷售經理高鵬表示:“參加農博會的主要目的,除了做推廣外,更重要的是尋求縣域工作站的合作夥伴,以解決産品配送、技術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産品換個方法賣,農創結合喚醒企業價值

  玻璃房子內飛舞的蜜蜂、巨大的蜂巢、各式可愛的蜜蜂玩偶,讓人感覺一下掉進了蜂窩裏。這是太森公司所展示的“蜜蜂故事館”,它為台灣一家蜂業企業量身打造,通過讓遊客近距離接觸蜜蜂,從而宣傳蜂産品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在此基礎上,再對産品進行深入開發,産品價值不可同日而語。”李汀表示。

  除此以外,“民雄金橘”、“四方奶酪”等成功案例讓在場的企業家嘖嘖稱讚。

  “從傳統的生産加工型企業向精緻服務體驗型的未來産業轉型是順應未來消費群體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方向。”成都一家本土的從事食品加工的企業老闆説,近來注意到一些同行已經在著手啟動轉型,看了台灣農業企業的發展路徑很受啟發。

  “隨著認識的深入,農業在生産功能之外所承擔的教育、科普、生態、傳承功能逐漸得到重視。”本次農博會的執行機構成都新東方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丹表示。

  大米玩“星際穿越”,科技成果尋求市場突破口

  科技元素是本屆成都農博會的一大亮點。在特設的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區匯集了生物克隆、育種、包裝、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等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四川神龍股份有限公司的“花香”系列太空米十分搶眼——搭載過神舟三號宇宙飛船,在強輻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場的宇宙中玩了一把“星際穿越”後,由四川農業科學院培育成了全新的大米品種。

  “這种太空米粒長,外觀品質好,口感香濃,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四川農業科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太空米,番茄紅素、維生素C等遠高於普通栽培的奈米膜小番茄,擁有國內唯一的乳酸菌發酵技術的高福記帶來了新派泡菜專用系列産品……一大批運用了農業高科技的産品亮相成都農博會,拉近了農業高科技和日常生活的距離。

  為推動農業科技的落地轉化,一些參展商還專門組織召開了農業科技成果專題推介發佈會,希望借機尋找合作夥伴。例如,四川省農科院發佈了其突破性新品種“川羊肚菌1號”及高效栽培技術。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還是以計劃為主,政府是推廣的主體。”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一位育種專家向記者表示,把市場化運作模式引入農業成果轉化和推廣領域,建立利益驅動機制十分必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