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低迷中尋找出路

  • 發佈時間:2014-12-25 18:59: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岳瑞芳)隨著嘉德、保利、匡時、翰海、西泠秋拍相繼落幕,2014年藝術品秋拍季已近尾聲。從全年來看,市場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從最初某一品類的成交下滑,到整體成交量萎縮、天價拍品難現,整個市場陷入低迷。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市場的億元行情已經漸行漸遠,類似前幾年那樣“高歌猛進”的行情是不能持續的,現在要在“新常態”中尋找新機遇。

  成交低迷 市場面臨最艱難一年

  據中拍協秘書長歐陽樹英透露,今年1-9月份,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金額約153億元,全年數字仍在進一步統計中。

  而此前據中拍協發佈的2013拍賣業藍皮書顯示,當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313.83億元。

  具體到嘉德、保利、匡時三大拍賣巨頭,業績均比2013年有所下滑,且秋拍成績不如春拍。

  北京翰海拍賣高級顧問穆文斌認為,當前的藝術品市場可用“不溫不火、平穩過渡”來概括。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則坦承,當前市場,無論是拍品徵集還是拍賣都非常艱難。雖然辦理競買的人數和春拍相比持平,但成交率和成交額都明顯下降,明年藝術品市場將面臨嚴峻挑戰。

  此間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中國藝術品市場將進入一種“新常態”。與中國宏觀經濟相適應,文物藝術品市場也將處於“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虛火太旺 “文化動力”將成競爭核心

  市場艱難的原因何在?除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外,主要還是文化影響力不夠。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認為,目前藝術品市場並不缺精品,也不缺資金和信心。一旦文化影響力孱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

  “為什麼《松鷹圖》、《功甫帖》等許多高價拍品出現以後會引起很多爭議?還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基礎和文化氛圍不支援這種億元行情。”劉尚勇説。

  收藏家徐勝也表示,現在整個社會太浮躁,這種浮躁造成大家不關注藝術品內在的文化價值,更多在琢磨它到底值多少錢,“不挖掘實際的文化內涵就沒有收藏的意義,賣文物藝術品跟賣白菜沒區別,這種現象應該引起各界重視。”

  多元化發展 是出路還是“雞肋”?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背景下,拍賣公司需採取多元化經營策略,這是很好的抗壓方式。“無論蘇富比或佳士得,書畫拍賣僅佔業務量一小部分,因此他們生存能力很強,在市場困難時受到影響也小。”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總裁溫桂華介紹。

  而國內拍賣公司,多數在書畫類拍品方面佔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董國強説,中國書畫在國內拍賣行業一線公司裏成交額佔到70%,二線公司佔比更高,可能要到90%甚至100%。

  據了解,近幾年,藝術品市場參與者在多元化發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探索。今年春拍,蘇富比(北京)呈現了更加多樣的藝術審美,從奇石、根雕到傢具設計。

  儘管多元化策略勢在必行,但實施起來不容易。董國強坦言,匡時近年在書畫和器物板塊外,陸續增加了茶道具、佛教藝術品等,但卻並沒貢獻太多的成交額。“比如茶道具,價格較低,參與人群較少,但也要配備人員徵集、製作圖錄,成本在增加的同時卻看不到利潤增加,拍賣公司實際負擔在增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