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解析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意見》

  • 發佈時間:2014-12-24 16:17: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既是社會需要,更是經濟新增長點”

  ——專家解析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意見》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張辛欣)24日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産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應急産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産業體系基本形成,一批自主研發的重大應急裝備投入使用。工信部有關負責人稱,這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為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應急産業是什麼?也許聽著覺得生僻,但卻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舉個例子,不久前,由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研製的“導彈滅火”器獲批“準生證”,利用導彈發射控制等技術,將滅火彈遠距離精確投送至火場壓制火勢,為高層、超高層建築消防。這就屬於應急産業。

  不止高層滅火救援,高水準食品安全檢測、地質災害監測、煤礦安全避險、應急通信和應急指揮等都在這個産業範圍內。

  應急産業很重要,兩組數據説明問題。2013年,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08.4億元,事故災害造成死亡失蹤69434人。在應對突發事件措施和全社會不斷增長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動下,應急産品研發、生産催生了應急産業。2013年,消防、安防、安全應急、資訊安全、應急通信裝備、反恐裝備、食品安全監測設備等領域專用産品和服務的産值達到近萬億元規模。

  “一方面,我國複雜多變公共安全形勢對應急産業發展提出挑戰。另一方面,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應急産業發展提供空間。應急産業有望培育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工信部運作監測協調局有關負責人説。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應急産業中,應急服務業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內容。《意見》也提出多種加快應急服務業發展的措施,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提供應急服務,讓應急服務加快實現專業化、市場化和規模化,並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加快推行巨災保險。

  縱觀整個應急産業,要想健康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還需要在創新、標準培育等多方面下些工夫。

  不久前,新興際華集團組建應急技術創新和産業聯盟,倡導高技術、標準化、模組化的産業發展方式。“我國應急産業體系不全,全民公共安全消費需求不強,特別是關鍵技術裝備發展緩慢,亟須以創新拉動,在産業起步階段就向高技術、標準化方向定位,避免低成本無序競爭。”新興際華集團副總經理楊彬説。

  楊彬的想法和《意見》不謀而合。《意見》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産業結構、促進集聚發展、促進推廣應用和開展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産業發展主要任務。特別針對應急技術裝備核心競爭力不強問題,提出將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應急産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援。並鼓勵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應急産業,推進軍民融合。

  此外,《意見》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産業扶持政策的基礎上,著眼于打通應急産業發展政策瓶頸問題,從産業標準、財稅支援、投融資、人才發展和完善法規等方面提出了5條政策措施。

  “應急産業要發展,還要確定市場主導的主基調。”工信部運作監測協調局有關負責人説,《意見》強調發展應急産業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堅持創新驅動、需求牽引,為産業發展定下了基調。

  工信部表示,將引導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品牌經營等方式進入應急産業領域,培育形成一批技術水準高、服務能力強、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品牌優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促進特色明顯、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加速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