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時便利啟動四年萬店計劃 CEO稱過早上市未必是福

  • 發佈時間:2014-12-24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桂小筍

  逐漸式微的零售行業,在經歷了過去十幾年的黃金髮展之後,是否走到了發展的頂峰而面臨進退維谷的窘境呢?至少在全時參陸伍CEO張雲根看來,這是個偽命題:“現在説零售行業的發展難繼黃金時期為時尚早,即使是網際網路給予了行業衝擊。不過,傳統零售企業在轉型時也要優勢互補,而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張雲根在接受《證券日報》獨家專訪時透露。

  角逐最後一公里

  全時便利店的第一家門店成立於2011年2月28日,選用重資産模式開店,而在以快速發展為核心價值的零售行業,這種重資産模式一度受人質疑,不過,張雲根認為,重資産的模式雖然對資金的要求更高,但是,卻在後續的發展中出現了輕資産難以匹敵的優勢,“輕資産和重資産這兩種模式本質上的區別是投資金額的多少,但最後外延帶出來的産品效應卻截然不同。輕資産便利店可以看做是綜超的濃縮版,這一模式單店毛利率能達到18%,但是,我們的重資産模式可以達到35%的毛利率,因此可以在選址上更有優勢,能夠更好地承擔人工和租金成本,未來重資産一定是便利店的主流模式”。

  從全時的公開資訊中可以看出,到2019年,全時預計的開店規模可突破一萬家,“截止到現在共有106家,從開第一家到現在,全時每年的開店速度都在以數倍的增幅呈現在大家面前。”

  全時的發展軌跡透露出一個令人玩味的現象:2011年至今的近四年時間裏,全時僅開店106家,雖然相較于2004年進入北京市場的老牌競爭對手711便利店的176家門店而言,全時的發展速度居於同行業領先水準。但如今,公司卻放言要在2019年實現開店萬家的計劃,這意味著,在2015年至2019年的四年時間裏,瘋狂擴張是全時的常態,兩個四年的發展計劃差距如此明顯,是不是會形成發展“頭重腳輕”的現象?

  張雲根解釋,這是因為“2015年是發展的分水嶺,如果在這個時候沒有迅速擴大,可能會失去市場的機會。”為應對大發展帶來的基礎要求,公司在2014年總部人員擴充了三倍,現有人員足以支撐500家店的同時運營,未來仍將儲備總部人員,為未來大量的開店做準備。

  眾所週知,便利店被認為是接通商品與消費者的最後一公里,而基於這種行業認知,越來越多的品牌斥資進入便利店行業,角逐最後一公里。

  “今年(行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風口已經形成,歷史的重大機遇來臨。在經過前期四年的鋪墊之後,未來四年全時必將把握大發展的契機。”張雲根稱。

  短期不提上市計劃

  由於全時採用的是重資産發展模式,這也決定了公司在未來四年裏,萬店計劃所需資金十分龐大,不過,張雲根似乎並不擔憂這點,“未來不排除有PE進入全時,但是一定是業界最知名、最優秀的PE,我們更看重的是資本的品牌價值。但現在啟動上市卻為時過早,過早的上市對企業形成更好的估值是不利的。”

  除了資本問題,在零售企業一片O2O的呼聲中,全時表現的也十分冷靜。張雲根透露,全時的線上線下整合,更多的是要考慮解決便利店的排隊和零錢兩大問題。因此,在第十屆中國商業模式峰會中,張雲根呼籲,企業不應該單純地將網際網路當成一種行銷工具,解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才是重點。

  對於零售行業的衰落,張雲根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在過往十幾年的零售黃金髮展期中,企業喪失了很多機遇,“在這個行業裏,主要有兩項技術,連鎖和零售,連鎖是依靠規模成長,在供應鏈後端獲得利潤的能力;零售技術是研究市場和商品,獲得商品經營差價的能力。但是在過往,我們的企業在獲得規模發展的機遇下拼命強化連鎖技術,最後本末倒置喪失了本源。所以,在這種狀況下,網際網路轉型時也要牢記商業的本源,站對風口,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