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之盾護衛舌尖安全

  • 發佈時間:2014-12-24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長鋒

  ■創新驅動發展

  記者在安徽各地採訪,時時都能遇見畝效益超萬元的高效典型。而隨著科技水準的提高和標準化安全生産技術、新品種、新材料的普及,安徽蔬菜品質安全水準穩定保持,杜絕了蔬菜農殘中毒事件發生。

  鑽研用了心,土裏出黃金

  在阜陽市潁泉區國龍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水培芽菜基地,記者見到600平方米的玻璃溫室裏,安裝了軌道式自動淋水機、濕簾風機、遮陽網、防蟲網等設施,四台全自動溫、濕調控催芽機整齊排列。溫室地裏整席密集種植著綠葉白幹的芽苗煞是喜人,而溫控催芽機里正在往外出的,也是這種芽苗,只不過是盛放在塑膠箱裏。

  合作社的創辦人朱國龍告訴記者,這種芽苗菜不同於一般的豆芽,生産過程不用任何藥物、激素,不但口感、營養要好得多,價值也高很多,是純天然綠色食品。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600平方米的玻璃溫室,日産芽苗菜8000多斤,全部供應市區大型超市,按每斤0.8元批發來算,“你算算我每畝一年的效益該有多少?”

  作為當地有名的種菜大戶,朱國龍的合作社目前已吸收了200多種植戶加入,年收益2600多萬元。“既沒有一成不變的種植模式,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致富産業。”朱國龍説,只有不斷調整種植結構,鑽研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才能在市場站穩腳跟。這或許是他種了半輩子菜的最新感悟。

  朱國龍的蔬菜合作社正是安徽蔬菜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由於科技的推動,安徽的蔬菜的單産、品質安全水準穩步提升。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效益的驅使下,安徽省已形成沿淮、沿江棚室反季節蔬菜、城郊型葉類蔬菜、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食用菌和高山菜、沿江水生菜和出口創匯蔬菜五大優勢産區。

  省科技廳農村處副處長李靜告訴記者,安徽蔬功能表産由五年前的不到1.8噸提高到現在的近2.3噸,提高近30%。規模化蔬菜生産基地的蔬菜農殘檢測合格率穩定提高到99%以上,蔬菜標準園的抽檢合格率達100%。

  2013年,安徽省蔬菜、瓜類播種面積151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超過400萬畝,同比增長12.5%。瓜菜總産3300萬噸,比上年增長6.45%,總産值510億元,同比增長13.3%。全省蔬菜畝效益平均達到3040元,明顯起到了促進農民增收作用。

  生産有組織,産品有標準

  冬日時節,也正是桔梗的起土收穫季節。桔梗是太和縣的特産,與其他地區所産桔梗相比,太和桔梗色澤鮮亮、香氣濃郁、無渣爽口,加之富含桔梗多糖、桔梗皂苷、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以及低糖等,適宜作蔬菜食品。2012年,安徽省太和縣李興鎮被命名為“中國桔梗之鄉”,並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李興鎮也是全國知名的桔梗集散地。目前,李興鎮桔梗種植面積達4萬餘畝,年産桔梗數萬噸。鎮裏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桔梗從種植、除草、採藥、分揀、運輸、裝卸等每個環節都有專業服務隊,鎮裏先後成立18家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5716戶,佔戶比重達38.8%。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不斷發展,工商資本參與,市場準入制度的逐步建立,以農戶為單位的蔬菜生産形式逐漸減少,以桔梗為主導産業的“一村一品”逐步形成規模。該鎮有20多家桔梗加工企業,産品主要為桔梗菜、脫水桔梗、桔梗片及中藥製劑等10多種産品,遠銷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超千萬美元,農民每人平均來自桔梗産業的收入每年達到2000多元。

  在安徽,蔬菜生産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已成為一種趨勢,與此同時,標準化生産水準全面提升。安徽近年來制定了一批蔬菜生産技術標準,涉及40多種近百項具體技術,幾乎涵蓋了全部主要蔬菜。在主管部門的推動和市場規律的共同作用下,這些標準化生産技術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普及,實現了農戶小生産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餐桌上的大産業

  從玉米中提取“蝦”味、從葵花籽中提取“雞”味、從豆粕、菠菜、芹菜、胡蘿蔔、紫馬鈴薯中提取豬、羊、牛肉的味道,這些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安徽界首強旺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變成了現實。近日,該公司向歐盟出口了首批100萬美元的産品,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向歐盟出口植物源調味料的企業,被人稱為“舌尖上的大産業”。

  強旺公司董事長張強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一直以來,從蔬菜等植物中提取“肉”味調味料,因技術門檻高,在我國尚無企業涉及。強旺公司通過與江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美國克萊姆森大學聯手建立産學研合作平臺,共同建設集食品工程、生物工程、農業科技、食品、農産品和食品機械研發檢測為一體的安徽省功能性複合調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攻克了從植物中提取“肉”味調味品的核心技術,共獲得專利194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公司一躍成為植物源複合調味品全國最大企業,也是全球第一大獨立生産工廠,産品遠銷非洲、東南亞、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歐盟對植物源調味料的進口標準有100多條,如要求原材料必須切斷動物源、農殘不超標、無核輻射、無轉基因等,條件十分苛嚴,但強旺的所有産品還是順利通過檢驗,拿到了歐洲市場的準入證。”張強告訴記者,明年向歐洲的出口量保守估計將超過1000萬美元。

  強旺的壯大還帶動了界首及周邊蔬菜産業的發展,公司每年都採購芹菜、胡蘿蔔等蔬菜2萬餘噸,使蔬菜種植戶每戶每年增加收入8000元至15000元。

  在記者採訪中,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能見到圍繞當地特色農業的深加工企業集聚,而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據不完全統計,安徽現有蔬菜加工企業210余家,年加工能力3000多萬噸,年出口創匯一億多美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