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崛起中的生態名城
- 發佈時間:2014-12-24 01:00: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裡有一條江,比長江、黃河還早7億年,是中國漢語言、漢民族、漢文化的發源地,它的名字叫漢江。這裡有一座山,8億年前拔地而起,數千年的人文氤氳讓它日益瑰麗,它的名字叫武當。這裡有一座城,護三千里漢江浩蕩,攬八百里武當錦繡,它的名字叫十堰。
這裡群峰競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老而神秘……如今的十堰,在群山之間創造出一座現代化的汽車城,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工業基地之一,擁有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車基地,擁有中國最大的汽車配件交易市場,擁有全國唯一的汽車本科院校……
昔日十堰:攔蓄河水修築十道堰
十堰地名始於明朝。明成化二十年(西元1484年),薛剛纂修《湖廣圖經志》載有:“十堰,在縣(今鄖縣)南,因溪築十堰,以灌田”,這是關於十堰地名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十堰是因為在百二河上壘石為埂,攔蓄河水,共修築十道堰,以灌溉農田而得名的。志中錄有明代韓弼詩一首——《十堰春耕》:“布穀聲中水滿溪,南疇北隴把鋤犁,勸農不費田官力,腰鼓一聲人自齊”,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十堰人民辛勤勞作的情景。
現在的十堰地域古稱鄖陽,位於鄂、豫、渝、陜毗鄰地區,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游,漢江在境內流程216公里,襄渝鐵路自東向西穿境而過,老(老河口市)白(白河)公路、316和209國道縱橫其間。20世紀60年代,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今東風公司)建於這裡。境內還坐落著世界文化遺産——武當山古建築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區在其境內。十堰市是一座年輕的汽車城、旅遊城、生態園林城和區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是人類的發祥地之—。據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對鄖縣梅鋪西寺溝口龍骨洞、鄖西縣神霧嶺白龍洞猿人牙齒化石和鄖縣曲遠河口古遺址中猿人頭骨化石的考證,大約在距今80至100萬年之前,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相傳黃帝時代,在漢水之南有彭、庸兩個部落,屬現在十堰市南三縣(竹山、竹溪、房縣)的地域。在鄖陽設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轄疆域歸屬不定。大禹治水,劃中國為九州,那時十堰屬於雍、梁兩州。到了商朝,大體也是如此。春秋時期,五霸競相爭鬥,當時庸、彭、麇(今鄖縣)等國,先後敗于楚國,那時十堰屬於楚國疆域;戰國時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歸屬常有變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説。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十堰山區流民的管理,設立鄖陽府,府治鄖縣,轄鄖縣、房縣、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6縣(後改上津縣為鄖西縣,將保康縣劃歸襄陽府。1936年又將屬襄陽府管轄的均縣劃歸鄖陽專署,從而奠定了現在十堰市行政區劃格局),屬湖廣行省下荊南道(監察區)管轄。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鄖陽府屬湖廣承宣佈政使司管轄。清康熙六年(1667),全國地方行政機構實行省、府、縣三級管理制度,劃全國為23省。將湖廣布政使司劃分為湖北、湖南兩省,鄖陽府屬湖北省管轄。這種區劃一直沿襲到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湖北省劃為11個行政督察區,鄖陽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十堰全境解放後,在十堰設立兩鄖專署,歸屬陜南公署(今陜西省)管轄。1950年2月將該地區劃回湖北省,將兩鄖專署改為鄖陽專員公署。1952年12月,襄陽、鄖陽兩專署合併。1965年,為加快山區建設,又分設襄陽、鄖陽兩專署,鄖陽專署轄鄖縣、竹山、竹溪、鄖西、房縣、均縣6縣。
1967年,中央決定在十堰建設我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先後劃出鄖縣的十堰區、黃龍區及茶店區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辦事處,隸屬鄖陽地區管轄。1969年撤銷十堰辦事處,在境內設置十堰市,由鄖陽專署領導。1973年2月,十堰市升格為地級市,為湖北省直轄。1994年,鄖陽地區和十堰市合併,仍稱十堰市,轄丹江口市、鄖縣、竹山、竹溪、鄖西、房縣及張灣、茅箭兩區至今。
隨著重要外出通道老白公路的修建,襄渝鐵路的建設,地處六縣中央的十堰又一次成為了六縣的交通中心,這一切都使得二汽定址、十堰崛起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1964年12月國務院批准丹江口工程復工,1968年,丹江口水庫大壩第一台15萬千瓦機組投産發電,1974年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初期工程全部完成。
丹江口水庫的興建,讓老鄖陽城的水路優勢也在大壩中斷,更為悲愴的是淹沒了鄖陽地區最主要的兩座古城:鄖陽古城、均州古城。
兩座古縣城被淹沒後,鄖縣往江北靠後新建縣城,均縣將縣城遷往了新建的丹江口大壩附近的現址沙陀營。如果説十堰的歷史文化主要由鄖陽古城、均州古城承載的話,隨著1967年兩座古城沉入水底,兩個縣城的遷址、新建,歷史的遺跡蕩然無存,經過拆遷轉移過的些許殘存構件,已經難以承接古老鄖陽走向新生的展望。
(下轉第六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