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秦巴扶貧看十堰

  • 發佈時間:2014-11-26 08:31: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石亞楠

  雲橫秦嶺,千里巴山,橫亙在祖國中西部的秦巴山片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覆蓋豫、鄂、渝、川、陜、甘六省市的80個縣(市、區),這裡千崖萬壑,道路崎嶇,集革命老區、大型水庫庫區和自然災害易發區于一體,是我國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主戰場中涉及省份最多、面積最廣的片區。

  湖北省十堰市地處鄂豫陜渝四省市的毗鄰地區,有著“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三張世界級名片,也有著脫貧基礎脆弱、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等矛盾。十堰所轄五縣一市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貧困縣,8個縣市區整體被納入秦巴山片區扶持範圍。

  湖北積極響應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戰略,舉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2012年成立了以省委書記李鴻忠為組長、省長王國生為第一副組長的高規格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領導小組,採取省領導聯繫片區,省直單位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方式合力推進片區扶貧攻堅工作。

  十堰是湖北秦巴片區的主戰場,要在搶抓機遇中實現扶貧新突破。10月23日,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在湖北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推進協調會上指出,當前,片區扶貧多重利好疊加,要善借氣場匯聚之勢,善抓南水北調之機,善取綠色生態之利,特別是要圍繞南水北調大手筆策劃一批大項目,把發展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

  生態扶貧,城鄉一體,變“星羅棋佈”為“片區開發”

  2013年,十堰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226元,比2010年增長49.4%,仍僅佔全國水準的58.7%,245萬農業人口中新一輪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82.98萬人,大部分集中在高山遠山區、深山石山區和邊遠庫區,多是“難啃的硬骨頭”。而在前些年,由各縣鄉村各自為戰進行的扶貧開發,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最近這幾年,十堰一直緊緊圍繞建設秦巴片區規劃定位和區域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做好頂層設計,以片區集中攻堅為重點,變注重專項、點上扶貧調整為整體推進片區綜合扶貧。在十堰市委書記周霽看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水源頭和核心水源保護區,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是十堰的重大政治任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設綠色生態文明示範區,積極推進和參與“竹房城鎮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是新一輪扶貧開發賦予十堰區域整體開發的重要使命。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1.7萬人。

  十堰丹江口水庫移民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奉獻,對移民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帶著感情和責任。湖北省副省長梁惠玲説,湖北在全國南水北調工程總體格局中承擔著移民安置和生態保護的歷史重任,要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進一步加大開發扶貧、搬遷扶貧、保障扶貧力度,不斷提高生態農業的生産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山區綠色發展典範,促進移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按照統籌規劃、産業第一、基礎為先、分步實施的原則,十堰把生態扶貧搬遷與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實施生態搬遷過程中,注重小城鎮示範帶動作用,發揮相對集中、連片開發、集約化經營的城鄉一體經濟效應,集中力量打造竹房城鎮帶和漢江生態經濟帶兩個集中連片生態扶貧搬遷示範帶,實現扶貧搬遷與生態建設雙贏。

  沿305省道十堰段行走百餘公里,竹溪、竹山、房縣的18個城鎮帶一線串珠,村似鎮,鎮如城,當前這裡的發展變化令人耳目一新。

  在竹溪縣蔣家堰鎮敖家壩,近900戶農民住上了錯落有致、冬暖夏涼的“白墻灰瓦全坡頂”漢派農莊;在房縣窯淮鎮界山村,就地取材製作的石雕刻著“風、雅、頌”的景觀石昭示著這裡的古老文化;在竹山縣擂鼓鎮煙墩子村,村民離開土坯房,集中居住在一個7公里長的景觀長廊,坡屋頂、馬頭墻、朱紅門、格子窗……

  這些農民住所的變化,既有著明顯的山村特色,又有幾分城市風韻。如今,在十堰不少地方,城市和農村的分界已變得模糊。

  截至目前,竹房城鎮帶試驗區已爭取國家和省兩級各類建設項目100多個,加上市、縣籌集投入的資金,總投入超過20億元。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財經辦(農辦)主任劉兆麟説,竹房城鎮帶城鄉一體化試驗區啟動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加大試驗試點力度,打造出一條引領全省山區新農村建設的城鎮集中帶,闖出了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子。

  十堰是漢江入鄂門戶,繼竹房城鎮帶建設之後,十堰又啟動了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成立了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組織協調機構,優化空間佈局促進轉型發展。通過城鄉互動、優勢互補、資源共用、産業融合,努力要把全市75%~80%的人口、95%以上的經濟總量集中到“一城兩帶”上來,實現集約化、集群化發展。

  “四雙”幫扶,三千行動,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將扶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變“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非常重要。在新形勢下,如何實施精準扶貧、有效扶貧?十堰探索出“四雙”幫扶新路徑。十堰市市長張維國認為,要匯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集各方之財,推進扶貧攻堅,不斷增強扶貧攻堅的支援力和協同力。

  10月20日一大早,十堰市委副書記郭俊蘋冒雨再次來到鄖縣大柳鄉華家河村她的對口幫扶戶張少甫家中,看看危房改造後的情況,並和幫扶戶逐項商量家庭發展項目和長短期發展計劃,準備搭建一個高標準的袋料香菇大棚。

  這是十堰實施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份以來,十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部門包村、幹部包戶(人),建強農村基層組織、建好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市場主體帶動扶貧産業發展、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促幹部作風轉變、促群眾增收脫貧”為主要內容的“雙包雙建雙帶雙促”(簡稱“四雙”)幫扶行動。

  在市級領導率先垂范樹榜樣的帶動下,十堰市縣鄉三級整體聯動有實效,市直部門迅速行動見真情。十堰市扶貧辦主任彭文軍向記者解釋:“四雙”活動的具體做法是“三千行動”,即千家行政事業單位萬名幹部駐村“雙包”、千家企業進村開展“雙帶”、千名科技特派員聯村開展科技服務。計劃用6年時間在全市1000個貧困村開展“千村幫扶行動”,切實解決服務貧困群眾“最後一公里”難題,“三管齊下”打通駐村幫扶精準扶貧通道。

  “四雙”活動開展以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昇華。茅箭區茅塔鄉康家村黨支部書記王順金深有感觸地説,通過“雙包”,貧困對象有了主心骨,隨時找幫聯幹部溝通諮詢、尋求幫助;包聯幹部心中有了牽掛,體會到了貧困對象疾苦,增近與群眾之間的感情,主動承擔幫扶責任。

  特色産業,合力攻堅,變“輸血式”救濟為“造血式”發展

  年年救濟年年窮,這是諸多貧困戶的共同特徵。如何提高扶貧整體效益?如何可持續地增加農民收入?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重要課題。

  在十堰的貧困山區,許多農民一直保留著種植紅薯的習慣,以前因紅薯市場銷路不好不敢多種。如今,有了湖北鄖府薯業公司在十堰鄖陽區農産品加工園內落地生根,並由公司牽頭成立了鄖府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品種改良、科學種植、精深加工,紅薯、紫薯被加工成澱粉、粉條,以及十堰地方特色名吃“三合湯”方便粉絲,有效帶動周邊10余個鄉鎮及數萬農戶廣泛種植紅薯,僅今年就可直接帶動農民增收5000萬元。

  近年來,十堰市按照構建“一核多支點”發展格局的部署,大力推進産業扶貧,打造以茶葉、核桃、中藥材、山羊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農産品基地。十堰市副市長張歌鶯説,全市特色産業基地面積達到330萬畝,特色産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提供的收入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30%。

  十堰在壯大扶貧特色産業的同時,也在加快發展鄉村旅遊扶貧産業,拉長鄉村旅遊産業鏈,實現“文旅農結合、農工貿聯動”。十堰市扶貧辦副主任王建軍滿懷信心地説,力爭到2020年,鄉村旅遊接待人次突破5000萬,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0億元,帶動10萬名農民脫貧致富。

  眾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的十堰扶貧合力攻堅氛圍濃厚,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既“輸血”又“造血”。科技部、中國鐵路總公司、水利部、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等六家中直機關和33家省直機關在十堰開展定點幫扶工作,1992年以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億元以上。

  治貧先治愚,致富先智人。國家煙草局開始對口扶貧十堰工作就把實施科教扶貧作為第一要務,通過實施“金葉希望工程”等項目資助解決了兩萬餘名學生入學難、讀書難的難題;積極開展諸如煙葉、蔬菜、畜牧、茶葉等産業技術培訓班,培訓科技明白人兩萬餘名;每年為200個貧困村贈訂《農民日報》,幫助貧困農民獲取致富資訊。2013年,國家煙草局落實到位資金1.8億元。國家煙草局局長淩成興認為,産業扶貧是最根本最長遠的扶貧。除了依靠煙草産業帶動,還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緊緊依靠當地黨委政府,做好穿針引線、搭建橋梁的工作,從根本上為十堰山區人民走向致富鋪平道路。

  科技部作為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的牽頭聯繫部委,對十堰的科技扶貧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並將十堰市列為片區3個核心城市之一,賦予其輻射帶動周邊縣市扶貧開發的任務。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要加快將十堰建成“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協助十堰爭取全國扶貧産業基金,並進一步增強十堰自身“造血”功能,在科技創新平臺、科技特派員、農村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創新研究院等方面給予十堰大力支援。隨後,科技部下派幹部潘曉東挂職十堰市副市長,專抓扶貧工作,部、市片區扶貧開發聯動機制迅速形成。

  自2012年國家和湖北省相繼啟動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以來,十堰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將其作為全市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積累了豐富經驗。湖北省扶貧辦主任楊朝中告訴記者,湖北省片區扶貧是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一對一聯繫,在一省之內,力度空前,湖北扶貧氣場已經形成。為了貧困的父老鄉親,要重點突出扶持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和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貧困農民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步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