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通遼機場的“加減法”

  • 發佈時間:2014-12-22 09:31:2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許曉泓 通訊員 張然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裏,塞外城市內蒙古通遼的民航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啟用了面積更大、設施更完備的新航廈,機場的航線網路也由過去的幾條增至十幾條,通航城市的數量更是翻了番的增長,連帶著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接連突破數個10萬人次關口。2013年突破30萬人次、40萬人次和50萬人次關口,今年則在突破60萬人次關口後,即將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0萬人次這個新目標。在一連串的喜事面前,通遼民航人的精氣神兒也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客觀地説,通遼自身擁有的各方面資源稟賦並不突出,那麼通遼機場是如何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的呢?盡可能地爭取各方面的支援,盡可能地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或許就是這座中小機場“破繭成蝶”的秘密所在。

  善做“加法”奠定機場快速發展的

  堅實基礎

  上週二,通遼機場的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稱其已于當日實現年旅客吞吐量67.01萬人次,提前17天完成全年旅客吞吐量指標。而這並不是通遼機場今年年底傳出的第一條好消息。

  11月21日,通遼機場提前40天完成全年貨郵吞吐量指標,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2500噸,達到2514.4噸,同比增幅達49.4%。12月6日,通遼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5萬人次,同比增長18.6%。

  通遼機場相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有望在年底實現旅客吞吐量突破70萬人次的目標。

  而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像的。2010年,通遼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剛剛突破10萬人次關口。其相關保障條件也不盡如人意——使用的是1996年建成的第二代航廈,旅客在航廈裏感到擁擠,冬天在航廈內甚至會覺得有些冷。

  2013年1月,通遼機場新航廈正式投入使用。其建築面積增加到11579平方米,同時有了3座登機廊橋,站坪機位數也由5個增加到7個。而這筆接近2億元的投資是由通遼市政府提供的。

  機場硬體設施的升級既顯示出通遼市對民航發展的大力支援,也離不開通遼機場人的不懈努力。通遼機場公司總經理孫廣平告訴記者,他們把服從、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一方面,努力成為政府在航空市場開拓方面的參謀助手;另一方面,努力成為機場管理和航線運營的專家,利用創新觀念,大膽採取新舉措。”他説。

  在航空市場開拓和航空網路構建上,通遼機場在近幾年也爭取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2013年,通遼市政府與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簽訂了《2013年度~2014年度航空市場開發合作協議》。協議的簽訂實現了航線承包方式由“一線一議”向“整體打包”的過渡。此外,通遼市撥付了航線航班行銷宣傳專項資金。

  隨著地方建設步伐地不斷加快,通遼市舊城區和新城區大部分擬建高大建築物高度均超過了機場凈空保護限制高度及飛行程式有關要求。2013年7月,通遼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將機場凈空保護納入建設項目審批、竣工驗收程式的通知》,將機場凈空保護納入地方建設項目審批和驗收程式中。今年4月,通遼市政府又通過《通遼市機場凈空環境管理辦法》,使通遼機場成為華北地區首座完成凈空管理試點工作的機場。

  通遼機場在應急救援管理工作上的創新探索,同樣是通過與地方政府聯動進行的。早在2011年3月,通遼機場應急救援體系即被納入通遼市整體救援體系。機場與通遼市政府、軍分區、公安局、武警支隊、消防支隊、市醫院、民政局、運輸公司、物資公司簽訂了應急救援互助協議。

  有舍有得 實現機場非航業務的

  新突破

  多方面爭取外部力量支援是基礎,通遼機場人明白,要想實現品質化發展,更需要自身實力與能力的提高。在這方面,通遼機場在非航業務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孫廣平説,他們秉承“主輔分離”“主業搭平臺、輔業創效益”“管理創新”的思想,依據“不能實現盈利的項目和不具市場競爭優勢的項目逐步退出直接自營,採用新的經營方式”的原則,通過模式創新,對多項業務進行了外包,實現了非航業務服務、品質、效益的“三提升”。

  隨著運輸生産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通遼機場的客票銷售業務和貨運業務先後遭遇了發展瓶頸,有的業務甚至出現了虧損。怎麼辦?通遼機場面向市場選擇具備資質和條件的專業公司開展這兩項業務,既由虧損轉為盈利,還得以將相關業務人員安排到更缺人的崗位上。

  甩掉包袱的結果自然是收益的增加。去年7月,通遼機場勸退了影響機場安全運作和影響機場對外形象的老租戶,將機場院內一座寫字樓轉租給駐場的通用航空公司,同時要求其對樓宇外觀進行維修和裝飾。此舉既增加了機場公司的收益,又節約了自身的維修費用,還給機場增添了一處亮麗風景。

  對非航業務的創新還有採用託管的管理方式。孫廣平介紹,通遼機場貴賓公司的管理模式在內蒙古機場集團的各機場中是唯一採用經營權和管理權相分離的方式。內蒙古空港貴賓公司輸出服務品牌、服務標準和內部管控模式,負責通遼機場貴賓服務業務以及貴賓管理團隊建設;通遼機場保留貴賓業務的經營權和資源所有權,向貴賓公司支付相關管理費用和後臺保障費用。

  而最讓孫廣平津津樂道的是他們在航廈商業及廣告開發上採用的“效益包乾提成”方式。他告訴記者,通遼機場新航廈投入使用後,他們在爭取到新航廈經營權和管理權後,即按照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和通遼市政府對非航業務的管控要求,提前對相關資源進行了規劃設計和價值評估,進而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完成了商業及室內廣告的特許開發和經營管理的外包工作。此种經營模式規避了機場自身市場意識不強、核心能力不強等風險,充分利用合作夥伴在品牌整合和市場行銷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了效益。

  專注主業 分享航空市場的

  “乘數效應”

  和在非航業務領域創新運營模式不同,通遼機場對航空主業的開發始終專一,即從服務通遼經濟社會發展、滿足通遼百姓出行需求的角度出發。

  通遼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坐汽車到首府呼和浩特大概需要10多個小時。2012年以前,通遼到呼和浩特的單程機票價格為2000多元,對當地大多數百姓來説太過奢侈。2012年3月,“呼通支線快線”開通,開通第一年的日均航班量就達到3.5班,高峰時每天達6班。“呼通支線快線”的“低票價、高頻次、公交化、大眾化”將支線機場與鄰近樞紐機場聯繫起來,使更多百姓坐得起,也願意坐飛機出行。

  而在區外航線的開闢上,通遼機場也積極根據當地招商引資情況和百姓出行習慣,引進航空公司,開通相關航線。在2013年暑運旺季時,通遼機場較2012年同期增加了8條航線、7個通航點。

  通遼機場在不斷完善航線網路的同時,還和相關單位一道,對已有航線進行完善。以前,通遼機場有不少航線是以通遼為終點站的。然而,通遼市總共只有300多萬人口,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還不強,因而對這些航線的培育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航線補貼的成本也較高。今年,通遼機場在航線開闢方面重點關注以通遼為經停點的航線。通遼機場遵循淡旺季相結合和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的原則,形成“米”字形航線網路架構,向北貫通哈爾濱等東北城市,向南借力首府呼和浩特實現通全國。孫廣平説,他們今年的航線數量已經增加到19條,通航城市達到22個,已經有國航、東航、南航、華夏航空、吉祥航空等11家航空公司飛到了通遼。“2014年通遼機場的各項運輸生産紀錄被不斷刷新。8月8日,最高起降航班數量達43架次,單日最高旅客吞吐量達4458人次。8月的旅客吞吐量也突破了10萬人次,這相當於5年前通遼機場的全年旅客吞吐量了。”孫廣平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