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努力開創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 發佈時間:2014-12-22 03:31:5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

  農業資源環境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物質基礎,是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源頭保障。抓好農業資源環境保護事關農業生産穩中提質,事關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事關美麗中國建設大局。近年來,在中央高度重視和各級農業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為糧食産量連續高位穩定增長、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形勢不容樂觀,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人多地少水缺、時空配置不協調;農産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之間的矛盾日趨緊張;農業資源利用方式和農業投入品使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下現狀仍較普遍;農業環境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相互交織,面源污染和耕地退化問題局部比較嚴重。為此,必須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從保障我國糧食生産和農産品數量供給安全、農産品品質安全、農産品産地安全的現實需求,從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目標出發,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更加注重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更加注重提高綜合生産能力和競爭力,更加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努力推動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利用工作不斷上新臺階。

  堅持3項基本原則。第一是堅持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産相統籌。把資源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改變一些地方在糧食生産中不計代價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走農業生産與資源環境保護統籌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和環境生態效益,努力實現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雙贏”。第二是堅持外源污染防控與內源污染治理相協同。既要加強對污水灌溉、城市垃圾、重金屬等城市污染和工業“三廢”的監管,防止外源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更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等內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産和節能減排,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和迴圈農業,努力將農業內源污染解決在農業生産系統內部。第三是堅持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按照“誰破壞誰治理,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強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規範制定、公共服務、科普宣傳等方面的作用。構建政府引導,企業、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創新多元投入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快推動第三方治理和農業環保産業發展。

  把握6項工作重點。第一是打好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攻堅戰。首先要做好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工作。加快完善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指標體系及分析測試方法與手段,做好土壤樣品分析和數據統計工作,嚴把重金屬污染普查品質控制關,確保土壤重金屬污染家底清楚精準,為進一步做好污染修復治理打好基礎。其次是抓好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工作。以全國9個污染修復技術示範區為重點,加強對現有各種治理修復技術及模式的比選、優化、整合與熟化、簡化,探索形成一批適合不同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和農業生態類型區的污染控制與修復治理模式及工程技術體系。再次是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在普查基礎上,建立起重點區域農産品産地環境品質檔案,實行農産品産地分級管理;進一步加強土壤重金屬污染防範和應急管理,強化産地土壤、農産品重金屬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加快構建和完善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監測網路,探索建立産地安全監測預警的長效機制,及時、全面掌握重金屬污染的動態變化。

  第二是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常態化。首先要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開展流域尺度農業面源污染監測,準確摸清農業面源污染負荷,實現農業面源污染動態監測和預警的常態化和規範化,定期發佈《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公報》。其次是突出抓好農業重點領域面源污染減排。以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田生態攔截等項目為重點,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減少農業源氮磷污染排放。以實施《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為契機,推進畜禽清潔養殖、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再次是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範建設。以編制《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十三五”規劃》為重點做好頂層設計,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上建立一批跨區域、跨流域的,涵蓋我國主要農業生態類型的農業面源污染全要素綜合防控示範區。繼續做好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峽庫區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積極研究開發一批農業面源防治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産品,為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的長效機制,積累經驗、提供範式。

  第三是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準。首先要加大機械化還田力度。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是秸稈農業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和主攻方向。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發展農作物聯合收穫、撿拾打捆、貯存運輸全程機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稈田間處理體系。其次是全面推進秸稈迴圈利用。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迴圈利用為主,大力推廣秸稈堆漚還田和過腹還田,全面推進以秸稈養畜為紐帶的種養一體化,積極發展秸稈食用菌、秸稈有機肥、秸稈優質飼料商品化生産,提升秸稈迴圈利用水準。按照“區域控制、收用結合、創新用途、完善政策”的原則,在重點地區建設一批秸稈綜合利用示範縣,率先實現秸稈全量化利用,徹底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再次是積極發展秸稈新能源和秸稈原料工業。結合村鎮環境整治和節能減排需要,推進秸稈緻密成型燃料、秸稈沼氣、秸稈熱解氣化、秸稈炭化等分佈式能源化利用的規模化、産業化發展,積極發展秸稈清潔制漿、秸稈編織、秸稈包裝材料、秸稈板材和秸稈食具等産品生産。

  第四是加快農田殘膜污染治理步伐。首先要加強地膜監管工作。加快推進地膜標準修訂,嚴格規定地膜厚度和抗拉伸強度。將地膜品質列入全國農資打假重點範圍,加強對生産商和經銷市場監管,從源頭抓好地膜産品品質,保證農田殘膜可回收。其次是加大推動地膜回收與資源化利用力度。繼續擴大地膜回收利用農業清潔生産示範項目規模,全面覆蓋地膜使用的重點省份。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推動地方財政專項支援地膜回收與資源化利用工作。再次是啟動可降解地膜示範和推廣。選擇部分地區和適宜農作物品種,試點開展可降解地膜試驗示範,為農田殘膜污染治理打開一條新途徑。建立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評估評價體系,注重可降解地膜農田適用性的提升,關注農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

  第五是紮實開展農業物種資源保護工作。首先要抓好重點區域和重點物種的保護。加強對瀕危狀況比較嚴重,對糧食生産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且具有重要開發利用價值的農業野生植物資源進行保護。對農業遺傳資源富集區、典型生態系統與關鍵物種分佈區實施區域保護。其次是發揮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對現代種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繼續建設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引導科研單位開展種質資源深度研究,發掘能夠支撐新品種選育的優異基因資源。再次是探索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新機制。探索和建立人工繁育和培植機制,推動可持續利用和産業化發展;著手構建農業野生植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機制,謀劃生物遺傳資源有序利用體系。最後是推動外來入侵生物防控管理工作制度化、監測預警資訊化、防治工作長效化。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對重點發生區域,因地制宜構建綜合防控體系,嚴防疫情擴散蔓延和暴發成災;對局部新發和突發區域,建設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阻截帶,強化應急防治和快速撲滅措施;對潛在發生區,加強監測預警,防止入侵種傳入。

  第六是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首先要探索建立現代生態農業區域發展示範模式。在全面系統總結自80年代以來我國已建成的100多個國家級、500多個省級生態農業示範縣及2000多示範點的基礎上,根據資源稟賦、區域環境容量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加強現代生態農業技術研發與整合應用、示範推廣,形成一批適應不同自然生態條件和經濟發展水準的現代生態農業模式及技術體系。其次是加強現代生態農業標準化建設與産業化發展。構建貫穿産地環境、生産過程、産品品質等全過程的現代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産體系與專業化服務體系,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率先應用現代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産技術。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優勢,引導生態農業向集約化生産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延伸和拓展産業鏈條,把資源生態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再次是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對農業農村生産生活環境整治工作的統籌和聯動,整合各類項目和資金資源、強化系統設計和分工協作。切實做好農村沼氣建設、農村清潔工程與“以獎促治”農村環境整治等工程項目的銜接配合,做到對農業農村生産生活各個環節全覆蓋,使得農村公共衛生狀況和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農業生産和農民生活方式得以轉變,把“美麗鄉村”打造成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

  提升4項工作水準。第一是推進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加強立法頂層設計,將農業資源環境保護作為獨立的法律調整對象,推動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專門立法,完善地方法規與部門規章,逐步建立健全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突出農業資源環境特點,將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執法能力與體系建設、預防治理與激勵懲處等作為重點,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第二是加快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科技創新。進一步調整農業科技發展方向,從偏重土地産出率向注重土地産出率與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協調轉變,從偏重糧食農業向注重糧飼農業及大食物農業轉變,從偏重生産過程研究向注重産地環境、農産品品質安全、生産加工的全過程全要素研究轉變。圍繞農業資源動態監測、農業清潔生産、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農業廢棄物高效迴圈利用等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形成一整套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利用的先進實用技術和模式。第三是加大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扶持力度。建立多元穩定投入機制,加大對“一控兩減三基本”等農業環境保護重點工程的政策支援與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建立綠色農業經濟核算體系和生態技術補貼機制。創新農業環保産業財稅支援政策,通過價格、稅收等政策支援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技術、産品、服務的一體化發展。第四是加強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體系建設。加強機構職能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加快形成職能清晰、分工合理、協調有力、監管到位的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體系。創新協作機制,建立協作平臺,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上游與下游之間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合力推動資源環境保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