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憂居”到“樂居”

  • 發佈時間:2014-12-22 01:52:05  來源:吉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作為凝聚群眾的民心工程,2014年至2017年,我省計劃改造城市棚戶區503萬戶,基本完成6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對於棚戶區居民而言,告別“憂居”生活,實現“宜居”夢想就是他們最樸素的期盼,而對我省而言,推進新型城鎮化,棚改也是關鍵一環。

  棚戶區改造提速,資金哪來?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第43次常務會議提出,今年要更大規模推進棚改,必須抓住資金保障這個“牛鼻子”,要發揮好開發性金融的“供血”作用。

  開發性金融“輸血”吉林棚改進行了哪些嘗試、效果如何?如何進一步解決好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來源問題?日前,記者就國開行與地方政府通過合作與金融創新支援棚戶區改造進行了走訪。

  進入12月,不時颳起的寒風和飄起的雪花,讓人愈發感到冬天的寒意。張秀琴坐在62平方米的家中,望著窗外冰封的路面,感慨地對記者説:“如果不搬到新家,那我肯定還在棚戶區中挨凍。”

  69歲的張秀琴是通化市龍山小區的居民,以前一直在通鋼工作,在面積只有24平方米的小平房一住就是40多年。如今,張秀琴從“憂居”到“樂居”的生活轉變就得益於我省一直持續的棚戶區改造。

  而在棚改大賬本中,由於投入高、回報低,棚改之難,缺錢是首要問題。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吉林來説,這個難題尤為突出。

  如何破解資金缺口難題?除了土地和財稅之外,開發性金融的支援力度至關重要。

  創新貸款模式全省統籌推進棚改項目成功運作

  天氣轉冷之前,梅河口市新華街道居民宋淑珍,一閒下來總會到愛民路東側棚戶區改造工地去轉轉。望著空曠的施工現場,她憧憬著搬進新房後的幸福生活。

  愛民路東側居民區是梅河口市最大的棚戶區,棚改部門計劃兩年完成改造。

  “影響棚戶區改造工作進度的因素主要是棚改資金籌措難和房屋徵收難。”梅河口市棚戶區改造辦公室主任李濤説,從2012年開始,省國開行先後為梅河口市發放了兩筆貸款,貸款金額總計13.9億元,用於23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土地徵用、房屋徵收、安置樓建設等工作,特別是去年開行的貸款採取全省統籌的特殊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市、縣一級想要進行棚戶區改造又苦於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開行的貸款利率最低、還款期限最長,極大地緩解了地方財政的壓力。

  記者了解到,去年,國開行吉林省分行承諾了2013年-2017年吉林省棚戶區改造一期項目300億元的融資項目,其中包括中長期專項貸款286.03億元,軟貸款回收再貸13.97億元。本次承諾,我省按照“統一評審、統一授信、分簽合同、統籌貸款”模式,並明確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全省統籌融資的貸款平臺,縣市政府為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

  “這種模式可以舉全省之力、攻堅克難、快速推進、效果顯著。通過全省統籌的模式,一方面自上而下的推動機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300億元的貸款從最初方案設計到各地市使用資金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另一方面財力弱的地區往往棚戶區改造任務重,通過全省統籌,這些地區可以獲得較多的貸款支援,有利於棚改任務的完成。”國開行吉林省分行行長劉洪斌告訴記者。

  專項貸款、專項債券、專項基金的“債貸組合”綜合授信來支援棚改項目,更是國開行吉林分行的創舉。軟貸款可以充當項目資本金,解決了各市(州)、縣自身出資能力不足的問題;中長期貸款期限長達15年,緩解了未來的還款壓力;債券授信又增加了棚改資金的來源渠道。而國開行還積極與省政府探討設立棚戶區改造專項基金,擬引進保險、社保、住房公積金等社會資金參與。

  融資+融智規劃先行棚改落實“快而好”

  自2006年以來,國開行支援棚改的腳步越走越堅實,服務棚改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

  先期介入、測算資金需求、設計融資項目、編寫可行報告……事實上,國開行吉林省分行對棚改的支援,並不只是融資,用該行工作人員的話來説,他們不僅僅是資金後盾、更是智囊先鋒。

  從今年年初至今,國開行吉林省分行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各市(州)、縣調研棚戶區改造,客戶經理更是全過程參與到各地區的棚改工作中去,先後聯合省財政廳、住建廳召開了多次棚改項目評審會,通過對各地區擬改造的棚戶區項目進行詳細審查,從源頭上確保棚改工作的順利推進。

  “拆遷完何時能搬進新房?回遷安置房是不是只有棚戶區居民?後拆遷的居民是不是得到更多補償?”面對棚戶區居民的種種顧慮,省國開行建議各地區更多地動用政府儲備土地先建後拆、確保被拆遷居民當期回遷;採取“插花安置”,回遷安置小區既有棚戶區居民也有正常購房業主,避免拆棚戶區建“貧民區”;加強棚戶區拆遷的公開、透明,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實現公平、正義。

  棚戶區改造整個鏈條上涉及鋼鐵、水泥、家電、服務業等五六十個行業,投資拉動效應明顯。為此,開行貸款還支援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使棚戶區居民有新居的同時更好地享受公共服務。去年,開行承諾的項目將新建安置房17.8萬套,可以降低住房的剛性需求;棚戶區拆遷後的土地收儲,掛牌出讓後將直接增加各地財政收入,彌補棚戶區改造支出後還有剩餘,充實各地財政實力,去年開行承諾的項目將形成1106萬平方米的可出讓土地。這些項目實施後,可以帶動城鎮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處長于穎超告訴記者,我省通過300億元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可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1050萬平方米,帶動房地産開發投資1200億元,拉動相關産業完成投資2000余億元。

  組合拳解困高效撬動各類資本攻克資金難關

  去年以來,省國開行共承諾全省棚戶區改造一期項目及長春市2014年-2017年棚戶區改造一期建設項目共計415億元。目前已發放貸款190億元,支援了我省15萬餘戶百姓的安置回遷。

  “新一輪的棚戶區改造範圍更廣,任務更重。各地亟待改造的棚戶區多數是商業開發價值低、拆遷難度高的‘硬骨頭’,資金仍將是關鍵問題。”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但是針對目前剩餘這些“難啃的骨頭”,面對大量的資金需求,劉洪斌表示,雖然目前開行貸款已佔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貸餘額的70%以上,但是想完成全部棚戶區改造,只靠開發銀行的資金支援是不夠的,開發銀行最重要的是起到資金引流作用,引導社會其他資金投入到棚戶區改造中來,各方還要從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援力度。要考慮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程度和棚戶區改造類別的不同調整支援力度: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西北落後地區這种經濟不發達省份,從國家層面要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對工礦、塌陷棚戶區這種自身平衡收益差的棚戶區項目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支援力度。

  劉洪斌認為,國家應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入到棚戶區改造領域。目前棚戶區改造貸款利率一般相對較低,對商業銀行吸引力不大,因此國家應當從政策層面引導商業銀行投放更多的棚戶區改造貸款,還要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資金難題。由於剩餘的棚戶區改造任務很難單獨通過市場化方式來解決,所以各地政府可以打“組合拳”,將土地平衡收益好與收益差的棚戶區組合、將土地掛牌拍賣與棚戶區改造相結合,通過部分讓利於開發商的形式解決資金難題,加快棚戶區改造。同時,發行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也是解決棚戶區改造的重要資金來源。各地針對自身不同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的政策與發展思路。通過土地減免政策(免交各種土地管理費)、稅收減免政策、收費減免政策、金融信貸政策等政策方式解決一部分資金。

  除了“依傍”國開行外,我省在今年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新一輪城市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鼓勵和支援民間資本參與城市棚戶區改造,各商業銀行要對徵收、安置、建設資金予以信貸支援。允許以在建項目抵押方式進行貸款。政策性信貸支援項目應當列入省直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建設改造計劃,進行必要的綜合效益分析論證。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可以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援城市棚戶區改造。鼓勵將具備條件的國有資源、資本、資産、資金注入國有投融資公司,支援其利用信貸和資本市場進行多元化融資。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或私募債券,積極利用企業債券融資。

  種種棚戶區改造模式的探索都讓我們充滿期待。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吉林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棚戶區群眾將搬進宜居樂居、溫暖如春的新家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