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有田沒人種”到“大家搶著種”

  • 發佈時間:2014-12-22 00:29: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鄒雲 丁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眼下正是南方農村的冬歇時節,《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湖南省衡陽縣的廣袤田野看到,當地農民正忙於整修水利,家庭農場主顏衛傑最有幹勁,他指揮著鄉鄰們進行山塘清淤和水渠修補,幹活的號子響徹田間。

  擦了一把汗,顏衛傑告訴記者:“現在種田效益越來越好,雖然是冬歇期,但農閒人不閒,大傢夥都有幹勁!”顏衛傑是衡陽縣小有名氣的新型農業經營者,他2012年回鄉辦起家庭農場,流轉了300畝耕地、150畝水塘,希望能成為一個“有體面的農民”。

  兩年來,他的農場不僅能夠每年創收至少20萬元,還帶動了更多鄉鄰種糧。從去年開始,顏衛傑投入100多萬元,興修田間水利和機耕道,帶動周邊5個村26個種糧大戶和一批小戶成立合作社,為合作社成員提供聯保貸款、農資配送、農機作業和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像顏衛傑一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傳統糧食産區迅速成長。衡陽縣農經局局長許亞平告訴記者,僅在衡陽縣,農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就有1461個,他們和專業大戶耕種了全縣60%的耕地。

  4年前,衡陽縣西渡鎮7個農民組建了一家優質稻種植合作社,流轉了1000多畝農田。合作社負責人劉準告訴記者,“有合作社做保障,從銀行貸款更容易,從農資公司能賒賬,農資價格也更低。”

  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農民,開始回鄉加入合作社種糧食。今年這家合作社成員達到207戶,全是本地農民,流轉了1.1萬多畝農田。從“有田沒人種”到“大家搶著種”,劉準感慨地説,“只要種植規模達到四五百畝,管理得好,年收入會有20萬元,農民也能過得很體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也帶動了社會化服務企業的蓬勃興起。記者從湖南省農業部門了解到,這個省目前有上萬個社會化服務組織活躍在田間,受到越來越多農民的青睞。

  不過,在新型主體發展的同時,土地流轉引發的糾紛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為此,湖南衡陽探索“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流轉方式,促進土地成片流轉。即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核實登記各戶的承包土地面積和土地權益份額,保證農民在本組的承包經營權維持原有的數額不變,但不確定具體的地塊。一方面,種糧大戶跟村組簽流轉合同,以組為單位進行土地成片流轉,不再有“插花田”。另一方面,想種田的農民,可以在成片流轉的農田旁繼續種。

  許亞平告訴記者,從去年底開始,衡陽縣西渡鎮鹹中村彭塘組等村組,實行只分面積、不確地塊。種糧大戶直接與西渡鎮政府彭塘組等村組簽合同,避免了逐家逐戶簽合同,較順利地實現成片流轉。“對不願種地的村民來説,反正是收租金,只要確定面積就可以,不需要確地具體地塊,所以他們也不會反對。”徐亞平告訴記者。

  儘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但不少難題也令他們頗為頭疼。除了貸款融資依舊難之外,農業保險賠付額度過低,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承擔能力較脆弱。多名種糧大戶介紹,當前農業保險的賠付額度很低,按照損失的不同程度,每畝水稻賠付額在幾十元到320元不等。“即使絕收,一畝田最多就賠320元,但每畝水稻的種植成本要五六百元,農業保險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劉準告訴記者。

  基層幹部反映,農業保險不給力,新型經營主體獨自承擔風險,制約農業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應當考慮提高賠付額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基層也呼籲應當結合當前農村用工實際,適當放開工傷保險的年齡限制範圍。一名幹部告訴記者,“農業生産招工困難,農民過了60歲,照樣要掙錢,體力上也有這個條件,但是按我國工傷保險的投保規定,要求投保人不能超過60歲,這樣的話,這些60歲以上的農民一旦受傷,就必須由用工者自掏腰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