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厲以寧:中國應培育藍領中産階級 打破職業世襲化

  • 發佈時間:2014-12-21 11: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李金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21日在北京呼籲,當前社會垂直流動渠道堵塞,勞動市場形成二元化,中國應大力培育中國藍領中産階級,打破職業世襲化。

  厲以寧在當天舉行的第16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作出上述表述。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已經出現了社會垂直流動渠道的堵塞問題,和20世紀80年代甚至90年代相比,社會垂直流動通道狹窄,職業走向世襲化。

  厲以寧指出,當前勞動市場形成了上等勞動市場和下等勞動市場。上等勞動市場工作被認為好職業,好職業工資高,福利多,學習培訓機會和逐步提拔的可能性多,而下等勞動市場工作就被認為是壞職業,壞職業工資低,福利少,基本沒有學習培訓、向上提升的機會,經常是一輩子從事簡單勞動。

  “二元勞動市場形成以後,一般説來,工作者很少有機會從壞職業轉到好職業,這兩種職業之間跨市場的流動機會很少。於是,上等勞動市場的工作者有較大可能升為中産階級,而下等勞動市場的工作往往是終身的,沒有機會或者很少有機會升入中産階級。換句話説,白領可以成為中産階級,藍領很難做到。”厲以寧説。

  在厲以寧看來,要縮小勞動市場差距,改變勞動市場二元化,必須要保持社會流動渠道的通暢,打破職業世襲化,大力培育藍領中産階級。

  “流動要靠法治、競爭,個人努力,不是靠門第、父母遺産。”厲以寧指出,保持社會流動渠道的通暢符合機會均等原則,這要求一切職位都要通過一定的資格審查,開展競爭上崗機制。凡是夠條件又在技術考試中合格的就能被錄取、升職,這既對求職者公平,還能夠鼓勵學習和競爭,在這種條件下,職業世襲化實際上就不存在了。

  厲以寧指出,大力培育藍領中産階級意義重大,藍領中産階級的成長意味著藍領並非永遠被定為在社會的下層,甚至最底層,這種地位是可變的,意味著“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結構正在向“橄欖型”或“雞蛋型”的收入分配轉變,表明公平和效率得到重視,這兩者可以同時實現,而不是此長彼消。

  針對如何培育藍領中産階級,厲以寧建議,一要加強職業技術培訓。讓那些有進取心、從事簡單勞動的工作者能夠受到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成為技工、熟練技工。

  二要改善次等勞動市場的生産條件。讓體力勞動的人有機會改善生活,改善工作強度,使得壞職業逐步減少,讓一部分壞職業變為好職業,或者較好的職業。

  三要增加社會上好職業的崗位。四要鼓勵技工、熟練技工創業,使其有能力開設自己的小微企業,隨著小微企業逐步發展,這些企業主將逐漸成為藍領中産階級。

  “此外,要重視職業教育體系的形成,並逐步改變社會上對所謂的好職業和壞職業的偏見。”厲以寧説,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更新,未來社會將不再有藍領、白領這種過時陳舊的分類,人們將被吸納到中産階級範疇,沒有必要甚至也不可能再區分藍領和白領。(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