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沒有後顧之憂(改革故事·戶籍制度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2-21 08:45: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春天,28歲的農民陳小霞換了戶口本,變成了“城裏人”。
陳小霞是山東省商河縣沙河鄉高家村村民,丈夫在濟南打工,每個週末才回縣城。陳小霞轉戶到城裏,很大程度是為了孩子上學。
每天早上7點40分,陳小霞準時帶孩子下樓,步行10分鐘,就到學校。學校硬體、環境和師資,都是縣城最好的。陳小霞非常滿意。
“如果沒有轉戶的話,孩子只能在農村讀書。村裏沒學校,要到鄰村去讀。10多裏路,校車一下子擠幾十個孩子,不安全;老人來回接送,更不放心。來了縣城,什麼都不用擔心了。”陳小霞説。
陳小霞轉戶,緣于商河縣大刀闊斧推行的戶籍改革。2年前,商河實施戶改新政,承諾農民轉入城鎮戶口之後,享有同等的“城市五項待遇”,包括養老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就業保障和住房保障。同時可保留“農村五項權益”,包括保留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項權益,以及保留計劃生育政策和各項惠農補貼。
可能是這個政策太“優惠”了,致使許多農民不敢相信。陳小霞説,她和丈夫也是滿肚子疑問,他們問了縣裏問鄉里,問了村裏問親戚,在得到肯定答覆後,又掰著手指頭算賬,看划算不划算,最後才下了轉戶的決心。
戶口進城了,承包地、宅基地都還保留著,讓陳小霞心裏感到特別踏實。“這個規定,想到我們心裏去了。”她説。
如今,公公婆婆仍然住在老家裏,一溜6間房子,200多平方米的院子,寬敞整齊。10多畝地,由公公婆婆照顧,種玉米種小麥,儘管掙不了多少錢。陳小霞説,“莊稼人,最捨不得的,就是地。”公公婆婆沒有隨兒子一家遷走戶口。“農村政策這麼好,空氣好,幹嗎要到城裏去?”老人反問。
陳小霞現在住的這套120平方米、三室兩廳的房子,是3年前買的。之前,她和丈夫在濟南打工租房住,只有週末才能回老家看看孩子。如今落戶到縣城,不用來回跑了。小區緊鄰人民公園,休閒健身都方便,出門就是商場,生活品質高多了。
像陳小霞一樣的轉戶居民,幾乎都享受到了這樣的生活。
陳小霞上的還是新農合,今年交了300多元。“我比較過,與城鎮醫保差不多,就讓公公婆婆在老家替我們上了新農合。人年輕,很少生病花錢。”陳小霞現在家門口的商場賣衣服,每個月收入2000多元。
商河縣60萬人口,縣城區只有7萬到8萬人。戶改新政的雙重福利待遇,有助於推進城鎮化。商河縣公安局戶籍科科長付中林告訴記者:“戶改新政實施兩年,全縣轉戶人口共30498人。”
在陳小霞的記憶裏,以前能到城裏上班,那就意味著吃上“國庫糧”了,很讓人羨慕。陳小霞説,上城鎮戶口這樣的“好事”,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現在卻成了真事。
陳小霞不知道,縣財政每年為轉戶居民增加的投入也有1000萬元,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社保、勞動力培訓、就業扶持等。
今年夏天,商河縣為戶改又加“一把火”,“規定租房也可以申請城鎮落戶,只需要提供房屋租賃合同,並證明本人確實在此居住就可以了。”付中林説。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1日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