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怎樣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2-19 06:33:48  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邵海峰

  12月17日,新浪大連和新浪財經聯合主辦2014新浪大連金麒麟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侯雲春出席論壇並作報告,詳細解讀當前經濟形勢及經濟政策,尤其是對如何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進入新常態最大的兩個變化

  説到中國經濟的走勢,侯雲春説,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最大的兩個變化體現在:一是中國第三産業的比重在去年第一次超過了第二産業,今年繼續沿著這個軌道發展。另一個指標是消費對於GDP增長的貢獻率,第一次超過了投資,這説明經濟結構在向著內需型、消費主導這個方向發展。在經濟下行過程當中,確實有産能過剩的矛盾,有各種各樣的風險,地方債務平攤、房地産泡沫也逐漸顯露。在新常態下進行結構調整,和過去最大的不同是,過去只是通過增量調整,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在經濟快速增長、市場空間比較大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有存在的基礎和條件,現在這條路走不下去了,因此就要進行調整,不僅要通過增量調整,還要通過存量來調整。

  從舊常態到新常態有一個過渡

  侯雲春説,中國經濟現在還不能説已經是新常態,而是我們正在進入這樣一個新常態,在新舊常態之間,會有一個過渡,有一個轉折時期,這個轉折時期很關鍵,很多矛盾、問題、風險有可能在這一階段顯露、激化,能不能成功化解、解決,對我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中國經濟能不能成功地進入新常態,一方面,觀念要轉變,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高投入、高消耗,以資源環境的沉重代價來換取高增長。侯雲春説,他心目中的新常態,應該是低投入、中速度、高品質、優結構、好效益、新動力,這幾個方面缺一不可。

  要改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

  中央已經確定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方針,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更加注重調結構、轉方式。侯雲春認為,中國要成功進入新常態,就要不同於過去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一是要防止重回高增長的軌道,不能一看經濟下行沉不住氣,再用超級刺激把經濟增長速度拉起來,那樣帶來的後遺症會更多,環境、資源也都難以承受。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經濟下滑過快,造成經濟失速。中國經濟目前還沒有完全擺脫速度效益型,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企業的利潤、財政收入都會受到很大影響。二是風險能不能防控。需防止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一些行業一些地區的局部性風險,有可能演化成系統性的、全局性的風險。三是結構能不能調整。結構調整是經濟轉型的關鍵,也是能不能成功進入新常態的標誌。現在中國鋼鐵行業、煤炭行業非常困難,問題在於産能過剩,沒有一個很好的調節資源優化整合的機制。因此,要主動通過調整的方式,糾正經濟結構中一些不合理現象,解決矛盾。這其實是一種創造性的破壞,就是要把各種生産要素從那些效率比較低的行業部門和企業,集轉机移到那些産出效率比較高的地區行業和企業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