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菲恐怖武裝以戰養戰難根除 綁架勒索成"名片"

  • 發佈時間:2014-12-18 15:4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章節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6日,菲律賓政府軍在南部霍洛島帕蒂古鎮附近的叢林地區實施圍剿反政府武裝時,被阿布沙耶夫武裝(ASG)綁架兩年多的瑞士人質洛倫佐·文奇蓋拉趁機逃脫。他在得救後表示,ASG手中仍控制著多名外國人質,引起各國輿論的關注。有分析人士指出,儘管菲律賓政府近年來加大了軍事進攻力度,但ASG組織在菲南部地區盤根錯節,且形成“以戰養戰”的生存模式,很難在短期內將其消滅。

  主要盤踞菲南部

  20多年來,ASG活躍于毗鄰馬來西亞沙巴地區的數十座島嶼,始終難以剿滅。據美國中情局透露,ASG長期派人前往阿富汗、葉門和北非接受“基地”組織訓練,其骨幹分子普遍掌握輕武器射擊、爆炸物製作、巷戰和秘密通信等技能。由於ASG習慣夜襲,且奉行“快進快出”原則,絕不戀戰,他們平時出沒的密林和島嶼又無法派軍隊長期駐守,因此菲政府軍經常被動挨打。

  ASG組織的創始人名叫阿卜杜拉加克·阿布巴卡爾·簡加拉尼,此人生於1959年,1985年參加利比亞一個原教旨主義組織,並在阿富汗參與了抵抗蘇聯軍隊的“聖戰”。1991年,簡加拉尼回到菲律賓南部故鄉後組建ASG,企圖以棉蘭老島為中心,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ASG成立之初只襲擊菲律賓政府人員和軍警,但不久後就開始製造恐怖襲擊,對象主要是國內天主教徒和外國遊客。1992年,ASG向菲律賓南部重鎮三寶顏的機場和天主教堂投擲手榴彈,導致重大人員傷亡。1995年,幾百名ASG分子在南部伊帕爾城大開殺戒,打死53名士兵和信仰天主教的平民。

  1998年12月,在美軍顧問指導和美國情報支援下,菲律賓政府軍對ASG大本營展開圍剿,擊斃了ASG創始人簡加拉尼。之後,簡加拉尼的第弟卡達菲率領ASG余部,繼續與政府軍週旋。不過,改變也是很明顯的,綁架和勒索贖金逐漸成為ASG的“重要業務”。

   綁架勒索成“名片”

  發生在2000年4月23日的一次綁架行動使ASG成了世界新聞的焦點。當時ASG襲擊馬來西亞度假勝地西巴丹島,綁架了21名外國遊客。此事最終以菲律賓政府交付2500萬美元贖金告終。ASG利用這筆贖金購置武器和摩托艇,隊伍也擴充到4000余人。2006年9月,卡達菲被政府軍打死。此後,ASG形成四大派系,不再推出“唯一領袖”。

  據全球恐怖主義數據庫統計,目前ASG的骨幹人員約有300余人,人數雖少但擅長“打了就跑”,經常以優勢兵力襲擊巡邏隊或哨所,得手後把武器物資洗劫一空,順帶還抓幾個俘虜作為掩護。如果ASG打算實施綁架,事前會進行週密偵察,然後“照單抓人”。2001年5月,ASG在襲擊巴拉望省的多什帕爾馬斯島度假村之前,就先派人偽裝遊客“踩點”,了解目標人群的住所和安保措施,並規劃了撤退路線。事後有目擊者稱,武裝分子乘坐快艇上島,先熱情地和保安打招呼,趁其不備將其拿下,然後按名單逐屋抓人,迅速離去。

   國內矛盾是根源

  需要指出的是,ASG得以在菲律賓長期存在,與該國國內激烈的宗教矛盾和社會矛盾密切相關。

  15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全境推行天主教,但在南部遭到穆斯林原住民的強烈抵制。19世紀末,美國接管菲律賓後,依然對穆斯林採取排斥態度,一方面向南部派遣官員,剝奪原住民的政治權利,另一方面,向南部大量移民,使許多原住民失去世代耕種的土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後,親美的菲律賓政府繼續執行對穆斯林的歧視性政策。1968年3月,一批穆斯林士兵慘遭集體屠殺,此事導致“獨立運動”在菲南部迅速蔓延,並一直持續至今。

  據統計,如今佔菲律賓總人口5%的南部島民是該國最貧窮的人群,也是死亡率和文盲率最高的人群。ASG充分利用這一矛盾,以提供食品、金錢為誘餌,在南部地區獲得大批支援者。

  目前,菲律賓政府軍在與ASG的交鋒中雖然佔據明顯優勢,但要想將ASG一網打盡卻極為困難。由於菲律賓政府對美國援助非常依賴,ASG在實施綁架行動時往往優先選擇美國人作為目標,以便在危急時充當“盾牌”。2001年5月,ASG就通過斬首一名美國人質,使圍攻而來的政府軍投鼠忌器,最終從容脫身。儘管美國政府一貫表示不與恐怖組織談判,可一旦有美國人落入ASG之手,馬尼拉政府往往率先屈服,交錢贖人了事。(章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