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國家扶助政策被“鑽空子”
- 發佈時間:2014-12-18 05:48:3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報道,貴州遵義縣一名個體經營戶了解到當地對小微企業的補助政策後,偽造租賃合同、謊報店舖面積,騙得5萬元補助資金,經查明後獲刑一年。
通過申報材料造假“套取”優惠政策,這並不是個例。隨著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連續出臺多項財稅金融扶持政策,鑽政策“空子”為自己謀利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如,有人借大學生的畢業證和身份證來註冊公司,以享受大學生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更有人動歪腦筋想辦法逃稅騙貸:政策規定月營業額不超過一定數額的小企業可獲得營業稅減免,部分企業要麼化整為零、分散經營,一戶變多戶、各自獨立核算以減少營業額,要麼有計劃地在各月分配收入,控制單月營業額在規定數額以下……如此種種,可謂是“無孔不入”。
制定扶助政策的本意是為那些有成長空間、但一時力量不足的小微企業緩解燃眉之急,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被人“鑽了空子”,這著實給有關部門提了個醒:對小微企業的幫扶,既要有好的制度善意,又要保證操作環節科學合理、嚴密規範,防止被投機取巧者“乘虛而入”。針對政策內容,基層執行部門在細化落實時應仔細推敲、注重細節,通過加強發票管理、收入成本費用核算、月收入對比等稅收徵管工作,準確掌握企業的經營規模和月收入情況。同時,執行過程中各環節應按照陽光透明的操作流程,除必要的申報和資格審查外,還應增加核實、公示等環節,接受來自社會大眾的監督,同時告誡如不講誠信將受到嚴厲懲罰。畢竟,制定政策只是第一步,政策的生命在於落實。只有從制定到落實各環節都做到嚴密規範,才能讓好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