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本色發展 打造絲路經濟帶新起點(下)

  • 發佈時間:2014-12-17 21:29:3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絲路起點》是國際商報陜西記者站針對陜西融入絲路經濟帶,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發展戰略推出的一個觀察欄目。每月一期,我們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對話,分享在千年絲路起點上的陜西,與世界聯接的變遷,及今天的陜西在新絲路背景下,人們的觀察、思考與實踐。

  2014年9月下旬,陜西省商務廳聯合西鹹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中心在上海舉辦了“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圓桌會議”。李忠民作為在滬工作的“老陜西”邀請了諸多在滬金融能源相關企業,他在兩地都工作過,對雙方的了解,使他盡職的搭建起滬陜交流的平臺。

  在上海,我們第一次採訪了李忠民。對在上海任職的體會,陜西與上海的合作構想及對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等問題,李忠民與我們進行了詳細的交流。

  記者:除了學者、政協委員,您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官員。您在陜西省金融辦任職,現在又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上海任職,從陸上絲路的心臟,到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您對滬陜兩地未來的合作持怎樣的觀點?上海自貿區的成功運營對陜西這樣的內陸省份建設自貿區有什麼啟示?

  李忠民:上海和陜西,一個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一個是陸上絲路的心臟,對於我國的一路一帶戰略有著非常重要影響。滬陜合作,既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輻射力,又能聯結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形成合力,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上海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商貿中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目前,陜西正在著力打造陸上絲路經濟帶的新起點,需要學習、借鑒上海發展的經驗和社會治理模式,吸引資本、人才、企業、管理模式和新興産業來陜“落戶”,同時,上海也可借助陜西的自然資源、能源資源優勢、歷史文化和科教優勢,以及內陸腹地的輻射優勢,實現對中國內陸經濟的引領作用。我認為,滬陜合作目前在以下幾個層面上可以有所作為,落腳點應該是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

  首先,上海的産業升級換代,陜西有很好的産業基礎和人才優勢、研發實力,要打造東部産業西移重要的承接區,陜西吸收東部上海的企業、技術、人才、資本,聚合後在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形成是變壓器、增壓器,輻射絲路。其次,陜西作為文化資源大省,上海有很強的文化資源産業化發展的能力,雙方可以合作建立“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商貿區”,引入先進的文化商貿運營模式和文化金融等手段,發展壯大陜西文化産業,讓漢唐文化、絲路文化之風與海派文化融合發展,實現國際化背景下的文化産業的大發展。

  再有,陜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需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加大對投資、貿易、金融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上海作為中國首個自貿區,掛牌成立一年以來,簡政放權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如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這些都可以在內陸地區進行複製推廣。為此,在陜西可以嘗試設計一個絲綢之路自由貿易區,實施新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中心(以下簡稱絲路能源金融中心)能否建設成為和中亞各國以及絲路沿路各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建立中國基礎設施走出去的産業基地?在絲路能源金融中心設立的企業,能否參照上海自貿區開設自由貿易帳戶?能否允許絲路經濟帶能源金融中心設立服務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中小企業的民營銀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監管方面,在絲路能源金融中心能否試點金融綜合監管?在推進面向絲路經濟帶的滬陜金融合作,陜西可以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産業園區,推進新金融機構和交易平臺的建設,打造平臺型金融。

  還有,要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尋求突破。關於擴大開放,主要是兩句話,第一句話就是要率先改革,享受到改革的紅利。陜西要敢於先行先試。第二句話要敢於創新,得到紅利。改革有兩條,一條是你能不能往前走,第二條你能不能往高處走,往前走是率先享受,往高走是通過改革,樹立制度標桿,創新一批制度,給絲路經濟帶建設獲得超額紅利。

  最後,陜西在創新社會治理、統籌科技資源發展方面,近年來成果顯著,在工業4.0時代,新技術、新材料、新産業、新模式,將會引領陜西爬坡過坎。尤其是跨界融合産生的一些新産業,如能源金融、通航産業……應要特別關注。

  記者: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您個人在滬陜企業的交流中做了哪些工作?

  李忠民:我在陜西金融辦任職時,接觸了大量的陜西企業,在上海的工作時也主要是與商貿、文化創意、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企業打交道,所以促進兩地企業交流,架起溝通的橋梁,這一想法由來已久。

  在上海這段時間,我特別關注那些在金融創新方面做的一些企業,因為相對於大型、傳統的金融企業,西部地區更需要的是一些在金融理念、模式上有所創新的中小型、應用型金融企業,而且這些新金融企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他們到西部發展的積極性更高。所以,我將組織一個叫上海金融企業家陜西行的活動,讓上海金融界更了解開放的陜西,更了解西部市場巨大的潛力。

  如果未來西安一西鹹設立自貿區,“滬陜自貿區對話”一定很有意義。

  記者:您在西安生活近三十年,您可不可以單純從學術角度,以學者的視角給我們分析一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的大背景下,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意義有何變化?

  李忠民:西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十三個朝代的古都,古長安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市,不同語言、不同民族的人在這裡進行市場交易,在這裡幾乎能買到全世界各地的商品……從這個意義上講,西安現今不是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而是在復興國際化大都市。

  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復興提供了歷史性和現代性的雙重標準,時代將見證以西安代表的內陸文明兩次崛起和古老西安的全面開放。

  西安是中國國際影響力最高的城市之一,相較于北京和上海,外國人對西安的認知可以超越經濟發展水準、超越意識形態。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它是歷史的、文化的、生活的西安,是人類內陸文明的縮影,西安某種意義上來説,是中國軟實力的一張名片。

  伴隨中國經濟增長,國際社會要求中國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公共産品的聲音日益上升,因此未來的國際舞臺上需要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2014年被譽為中國改革元年,也被稱為是中國主場外交年,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多、雙邊國際會議,尤其是5月的上海“亞信”峰會和11月北京的APEC年會,中國在主場向世界展示了大國風采。隨著一路一帶戰略的推進,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將有更多機會主辦國際會議,通過舉辦國際會議,設計中國議題,聚焦世界目光,樹立中國責任形象,傳播中國聲音,將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世界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無疑將是舉辦國際會議,為中國發聲的最佳之選。而為中國“發聲”也勢必全方位提升西安的國際影響力,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注入全新力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