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市銀行股從白菜價“穿越”到藍籌

  • 發佈時間:2014-12-17 12:31:00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上市銀行實現了估值穿越——從16家銀行10月底的全面破凈到12月8日一度全面消滅破凈股,歷時不足兩個月。滬港通啟動後,兩地市場資金也紛紛穿越至對方市場淘金,滬市銀行股更是成為滬股通的“熱門選擇”。

  銀行類板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業整體估值震蕩十分劇烈,最低點(産生於今年1、2月份)與峰值(産生於12月份)之間相差逾六成。

  其中,今年上半年銀行股估值以“史上最白菜價銀行股”形容也不為過。

  局面的改變發生在滬港通預期明確之後,四季度,滬港通通車,銀行股也真正展現出藍籌的力量。

  對於上市銀行來説,滬港通的通車帶來了資金面和投資理念的重大變革。

  Wind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11月17日以來,二級市場日均成交額合計為504.09億元,為今年以來至滬港通通車前上市銀行日均合計成交額71.28億元的7.07倍。

  其中11月28日,銀行股集體異動,整個板塊飆漲近8%。在滬深兩市16隻銀行股中,有6隻漲停,另有1隻幾近漲停,此外漲幅最低的工商銀行當日股價也上漲5.48%。滬深交易所11月28日的龍虎榜資訊顯示,當日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的漲停背後都有機構資金做主要推手。

  此外,有“QFII大本營”之稱的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方資財席位當日一口氣買入10隻銀行股。

  “滬港通通車初期能帶來的資金還是有限的,但是最關鍵的是它帶來的投資理念的轉變,從目前銀行股等大盤藍籌的市場表現來看,機構投資者的操作手法恐怕也不是對於港股市場的簡單複製,而是對兩地投資者的操作手法進行了‘綜合化學反應’,因此在市場面上表現出來的就是更具估值彈性的藍籌。”一位資深市場人士點評稱。

  也許正是由於理念的改變,銀行股能夠迅速地扭轉全面破凈的局面,截至12月8日,16家上市銀行一度出現了市凈率全部高於1倍的局面,此後雖然隨著市場波動估值有所變化,但是截至15日,16家上市銀行中的13家仍成功避免“股價打折”,僅3家銀行破凈,不過,最低“折扣”也高於九折。

  早在滬港通通車以前,市場就普遍預期兩地上市銀行股的AH比價空間將被壓縮。

  記者統計發現,由於滬港通帶來投資理念改變以及多方面綜合因素影響,一年多以來原本長期呈現的7家銀行H股溢價的局面已經轉變。

  截至15日收盤,9家兩地上市的銀行股中僅工商銀行保持H股溢價,其餘8家銀行均面臨H股折價的局面。

  相對而言,四大國有銀行的H股估值與A股最為接近,這反映出兩地投資者對於四大行的判斷比較趨於一致。

  據證券日報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