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企拿地面積下降是暴跌嗎

  • 發佈時間:2014-12-17 05:32: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今年以來各月的相關數據就可以看出,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其實早就處於下降狀態。由於房價前幾年不斷上漲,考慮到購買者的實際購買力,房地産市場就供大於求了。放鬆限購限貸,力撐房市,僅僅是對有支付能力的改善型需求有所幫助而已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為297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5%,而1至10月份為增長1.2%;前11個月土地成交價款為8657億元,同比下降0.1%,而1至10月份則為正向增長20.4%。

  一些媒體在報道這組數據時,集中使用了“驟然下跌”、“劇烈動蕩”、“暴跌”、“觸目驚心”等詞,來分析和解讀11月份房企拿地面積的變化。但如果觀察今年以來各月的相關數據就可以看出,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其實早就處於下降狀態,最大降幅曾達到7.9%。只是10月份才有了短暫的小幅增長。

  所謂開發商“拿地”,其實只是一個先行指標。“春江水暖鴨先知”,房地産市場的水是暖還是寒?身在“水”中的開發商自有感受。年初以來,全國房地産投資同比名義增幅持續逐月下行,從1至2月的19.3%降至1至11月的11.9%,除1至10月的增幅比1至9月的增幅減少0.1個百分點外,其餘的1月至各月的增幅下降幅度都在0.3個百分點及以上;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始終在下降狀態,且下半年以來多數月份處於降幅逐月擴大狀態,只是在10月份時有所減緩,但1至11月銷售額降幅又從1至10月的7.9%擴大到了8.2%;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不同環比走勢的城市9月和10月均為“69降1平”,不同同比走勢的城市則由9月份的“58降2平10漲”轉為10月份的“67降3漲”。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頭腦的開發商顯然不會“不識時務”,再花高成本去多拿地。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10月份的數據確實有所不同,説是一個“小陽春”也不過分。10月份不僅拿地出現短暫增長,且投資增幅下降幅度也降至今年最低水準,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降幅也均短暫收窄。為什麼?這顯然與9月30日央行放鬆限貸政策有關係。同以前諸多地區放鬆限購相比較,央行此次放鬆限貸政策顯然力度更大、範圍更廣,給疲軟的樓市打了一針強心劑。受此“利好”消息鼓舞,開發商在10月份多拿一點兒地,多投一點資,也在情理之中。但各界的關注度只是有了一個短暫的上升,此後很快便恢復平靜。

  單從需求看,因為剛性需求大,房屋供應當然多多益善。但房價前幾年不斷上漲,考慮到購買者的實際購買力,房地産市場就供大於求了。放鬆限購限貸,力撐房市,僅僅是對有支付能力的改善型需求有所幫助而已。開發商在經過10月份的短暫試探之後,對市場恢復常態肯定心知肚明。而且經過本輪試探,或又使其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導致11月拿地狀況延續10月之前的狀態甚至更差。

  前不久,央行決定實行非對稱性降息,旨在降低包括房企在內的企業的融資成本,刺激住房需求和消費需求。效果如何,有待稍長一點時間的觀察,但由此引發的股市動蕩卻多少有些超出預期。這説明,對大多數人而言,在收入水準有限、收入預期不定、社會保障尚不能保障未來預期的情況下,降息對他們的刺激效應不是如何去消費,而是如何使手中的錢不貶值還能升值。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放鬆限購限貸,還是非對稱性降息,對樓市的刺激作用都是有限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