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卷”不再“定終身”

  • 發佈時間:2014-12-17 05:31: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重要指標,加入高考人才選拔機制,有望打破“一卷定終身”,促使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人才選拔中能夠真正發揮出重要的參考價值

  教育部今天對外公佈了《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準考試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將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重要指標,加入高考人才選拔機制,這意味著我國教育改革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學業水準考試究竟怎麼考?綜合素質評價究竟怎麼評?對此,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和部分教育專家。

  避免偏科 考試科目全覆蓋

  從2005年開始,學業水準考試逐步在高中新課程實驗省份推開。目前,已有30個省份實施。“這次改革是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提高考試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公信力。”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表示。

  學業水準考試要考哪些科目?根據意見,《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14門科目均列入學業水準考試範圍。考試範圍覆蓋所有科目,目的是防止學生嚴重偏科。

  為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考試組織方式分為兩種,語文、數學等科目由省裏組織統考,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由省裏制定統一要求,具體組織方式可以多樣。

  減輕負擔 科目可憑興趣選

  為努力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科目可選,成績分等”成為此次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改革的一大亮點。

  《意見》規定,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以等級呈現成績的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以保證成績的區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評價和招生錄取使用。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現行高考科目是統一規定的,有的科目學生不擅長但又必須考。改革後,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的3科學業水準考試科目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興趣特長自主選擇。

  此外,現行高考是各門考試科目高中畢業時集中考6門。改革後,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的學業水準考試分散在3年中完成,實現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分散備考”。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柯政認為,學業水準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並按考生比例來劃分等級,有利於淡化“分分計較”,推動高校從以往簡單地“招分”走向科學“招人”。

  資訊透明 確保三年早知道

  科目可選後,如何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特長,賦予學生考試的選擇權,就成為考試製度改革的重要突破。

  《意見》規定,在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區、市),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準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此外,高校要在學生選擇考試科目前,公佈對學業水準考試科目的具體要求,保證資訊透明、對稱,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出安排。

  《意見》同時規定,選擇科目,並非一進高中就要選。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後確定選考科目。對於已經確定了3個選考科目的學生,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提供機會。

  細化內容 素質評價可比較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然而,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因為要求比較抽象,難以直接把握。那麼,綜合素質評價主要評什麼?評價內容又如何做到可考察、可比較?

  “這次改革重在進一步規範,確保程式公開透明、內容真實準確。”鄭富芝表示,此次改革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5個方面,明確了每個方面的考察重點,目的是使評價內容細化、具體化。

  《意見》強調,綜合素質評價注重考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別是通過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比如思想品德方面,不僅要看學生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的內容,還要看參加的次數、持續時間等,使學生的行為表現可考察、可比較。

  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附中校長劉彭芝表示,“評價程式”的5個操作環節,體現了綜合素質評價對於學生個體特長、個性差異的關注,有望打破高考“唯分數論”對中學教育的桎梏,促使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人才選拔中能夠真正發揮出重要的參考價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