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中國經濟更好未來
- 發佈時間:2014-12-17 00:32: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曾在芬蘭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的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所著《什麼決定中國未來?》,是一本幫助讀者了解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佳作。作者從國內外經濟環境、政策導向和可操作區間、既定風險及潛在風險等角度,探討經濟多個領域深化改革的動力及障礙。
作者以歐美之行直觀感受,印證中國(經濟)海外影響力上升事實。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廣告推介,海外投資額度進步明顯,産業並購加快,但同時中低端製造業面臨海外多個競爭對手擠壓。作者特別提到,中國海外投資風險意識不強,常面臨停産、戰亂、毀約等風險。
破解中國海外投資及實體産品出口問題,亟須提升政府政策、行業及企業、投資行為透明度。尤其要促成國內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其他調控政策措施的透明度,以降低投資和企業主體的風險壓力。政策透明的前提在經濟數據的透明以及數據標準的科學化。書中談到這方面問題時指出,改善國內統計數據,首先要彌補失業率、産能利用率等指標的缺失;其次完善收入、消費、人口等關鍵數據;還需對重要經濟數據進行合規處理,考慮季節性波動的影響。
書中概括出幾方面的經濟安全問題。糧食安全問題。作者認為,中國式通脹具有明顯 “糧食週期”和“豬週期”特徵,糧食在CPI籃子的比例高,卻因為是副食食品和肉蛋禽漁養殖産品生産主要原料,對CPI影響十分顯著。金融安全問題。部分放開金融管制,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要確保影子銀行在陽光下運作。書中提出了具體的改堵為疏政策建議。投資安全問題。近年來,政府主導乃至直接介入、政府提供融資支援的民間投資及一般民間投資屢屢上演無序擴張,最終不可避免地陷入産能過剩。
系統分析中國新一屆政府改革組合政策後,作者提出了一個理順經濟主管部門事權、優化職能分工的建議,即組建超級財政部,將現有財政部與發改委中資金、資産管理和調控職能合併,另行建立一個專司推動改革及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部委。筆者以為,雖然這一建議可行性有待探討,但卻較清晰地指出了發改委與財政部現有事權與職能劃分的一些有改進餘地處。
劉易斯拐點出現,對中國經濟增長及結構轉型構成十分顯著的挑戰,但也有多個方面的正面影響。作者結合日本的經驗對之予以分析,指出劉易斯拐點同時也有可能推動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當然,實現這一點的重要前提是,宏觀政策不再繼續推高部分經濟中心城市産業、産能和人口密集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