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鄉鎮財幹眼裏的“依法理財”

  • 發佈時間:2014-12-16 08:39:3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是依法治國對財政部門的根本要求。財政部門代表國家行使財權,財政資金的取得和運用,財産的管理和處置,財務的核算和稽查,必須依法貫徹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筆者是一名鄉鎮財政工作人員。鄉鎮財政部門處在財政戰線的前沿陣地,既是整個財政系統的“神經末梢”,又是財政航船的“風口浪尖”。因此,鄉鎮財政每一筆收支的實現,每一項民生工程的實施,都必須堅持以法律為準繩,以制度為規則,以事實為依據,公開、透明、科學、民主地聚財、理財、管財、用財。

  筆者以個人的視角,談一談鄉鎮財政幹部是如何看待“依法理財”的。

  依法理財,就是要敬畏頭頂的法。法律是國家權力部門制定的、要求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所以神聖無比。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説過,“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法律是有效地震懾犯罪、減少犯罪、保證社會公平、維護社會正義的重要利器。如果有某種勢力淩駕於法律之上,那麼,人們就不會對法律有敬畏之感,法治也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法律更是一柄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必須心存畏懼,堅定信仰,不越雷池一步;法律也是一張堅實的安全網,用法律制度構築起來的社會架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社會。

  依法理財,就是要敬重手中的權。權力來自人民,最終要為人民服務,這是簡單的常識,也是維持政治生態、社會生態平衡的基本法則。每一個財政人,哪怕是最末端的財政人,手中都擁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權力,多多少少都掌控著一定社會資源的分配權。收取一筆資金、開具一張支票、申報一個項目、登記一筆分錄、編制一張報表、彙報一項工作,都是權力的具體體現,是權力的物化形態。如果把這權那權都用來權力尋租,搞以權謀私,尋求“商機”,那將是件極其可恥可惡的事。小到請客吃飯,大到貪污受賄,其性質都是權力的歪曲和醜化,畸變和墮落,是對公權力的污衊和踐踏,換來的只會是世人的唾棄、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嚴懲。

  依法理財,就是要用好手裏的錢。“財”者,“貝”指“錢幣”,“才”表示人,所謂“財”便是用你的才學來管理好錢。聚好財、管好財、用好財、理好財,是財政人的職責所繫,使命所在。這“錢”,是納稅人的錢,是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是為民眾謀求福祉的,不是財政人的“私房錢”。我們的手,每天都感受到它的溫度;我們的眼,每天都被龐大的數字誘惑著。可如果我們一旦向它伸出了手,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立刻會變成手銬和腳鐐,伸手的人,終將成為它的奴隸和囚徒。

  依法理財,就是要敬業理財的事。身處社會的財政人,我們不可能在“真空”裏生存。就筆者個人而言,會時常計較蠅頭小利,算計個人得失,也會在抉擇時猶豫徬徨,在困難時意志消沉,在挫折時不思進取,在磨難時萎靡不振。會因為收入的微薄,在腰纏萬貫的同學和老鄉面前自慚形穢;也會因為身份地位的低下,在已是領導的同齡人面前自嘆弗如。但是轉念一想,自己所從事的財政事業,是關乎民生福祉的陽光事業,是值得用一生的心血來精心呵護的光彩事業,能在“鄉鎮財政”這一承擔歷史重任的崗位上,為國理財,為民服務,再苦也值得,再累也不怕!

  依法理財,就是要凈化自己的心。“人之心胸,不凈則窄,凈則寬;人之心氣,不凈則燥,凈則和;人之心術,不凈則險,凈則平;人之心事,不凈則憂,凈則樂。”社會轉型時期滋生的“拜金主義”“拜物主義”和“享樂主義”,時常衝擊著我們的信念,考問著我們的良知,刺痛著我們的神經。但是,滾燙的血,始終在我們的生命中沸騰,我們不能讓自己在老氣橫秋的情緒中沉淪,在黯淡無光的灰霾裏湮沒。我們要用高雅的興趣和愛好,填充空閒的時間,要通過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強健體魄浸潤心靈。這樣,我們增強的是免疫力,提高的是戰鬥力,獲得的是生命力,享受的是財政人生的精彩和完美。

  (作者單位:安徽省潛山縣黃泥鎮財政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