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好吃嘴兒的行走筆記

  • 發佈時間:2014-12-12 10:51:5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春節,作家巴陵到綿竹來,要我帶他去品嘗綿竹美食。綿竹號稱小成都,綿竹人好吃好耍,美食遍街都是。我帶巴陵嘗了史羊子羊肉米粉,讓他不虛此行。巴陵原名方八另,善寫美食散文。巴陵説他從2003年起,就利用出門在外的機會,嘗試各地美食,了解原滋原味的民間美食。這些美食,都是與巴陵的一次偶遇,他是帶著嘗食和體驗接觸這些食物的。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美食家,凡是喜歡吃喝且能説出點道道的都可歸於此列。但不滿足於飯桌上的評頭論足,享受美食之餘,還能訴諸於文字,並且寫得好的美食家少之又少。蘇東坡、李漁、李調元、汪曾祺都是這樣的好吃嘴兒,看著他們筆下那些鮮活的文字,可真是活色生香啊!在他們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發現,有些超級吃貨不僅會吃會寫,而且還會親自烹飪食物。比如蘇東坡創制的“東坡肉”酥爛香糯不膩口,深受老年人喜歡,直到現在仍然經久不衰。

  巴陵和這些美食作家相比,其特點在於對於美食始終充滿著好奇心。只要聽説哪有好吃的,哪怕千里迢迢,也要去飽飽口福。他就是一個美食探路者,一個好吃嘴兒,而他的那些美食散文,是他四處覓食的副産品,是他的行走筆記。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猶如繁星閃爍,想吃遍全國的所有地道美食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如果能吃到各地代表性的美食也算不枉此生了。

  巴陵生活在長沙,有條件接觸到各地美食,這給他的美食散文寫作創造了不少便利條件。但巴陵並不是長沙本地人,他在湖南新化長大,那裏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梅山文化屬於荊楚文化的重要支流,梅山深處屬於瑤族人的世居地,巴陵在這裡出生、成長,其味覺記憶自然深受梅山文化影響。在他的諸多美食散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梅山文化的影子。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一個人的家鄉,就決定了這個人一生中的飲食取向和偏好。

  在巴陵最近出版的《一簞食一瓢飲,四方味好》一書中,收錄了六十篇文章,其中一大半文章都跟新化或湖南有關,可見湘菜始終是巴陵書寫的主流。至於其他的文章,有北京的、有四川的、有雲南的、有甘肅的,應該是巴陵這些年四處遊走的收穫。巴陵的散文質樸自然,不矯揉造作,不無病呻吟,不掉書袋賣弄學問,很有現場感,食材的色香味形,我們都能在文章中感受到。

  比如在《豌豆顛的顏色慾望》中,巴陵寫道:“豌豆顛只吃嫩芽尖兒,用手指一掐,又嫩又催,掐得輕輕脆響。豌豆顛要吃得嫩,才能吃到爽口、清脆、鮮嫩的味道,如果老嫩兼吃,吃的時候味道盡失,留下的是粗纖維和澀味……”這樣的文字很有生活味兒,很有煙火氣息,如果不是親自嘗試過,是寫不出這樣的感受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