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臺江:四大特色黨建品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雙豐收”

  • 發佈時間:2014-12-12 08:29:24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如何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把功能拓展到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近年來,臺江區各級黨委立足實際,不斷探索基層黨建工作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法和途徑,讓濱江黨建、項目黨建、非公黨建、社區黨建等四大特色黨建品牌發揮效應,大放光彩,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豐收”。

  濱江黨建引領“閩江遊”淡季不淡

  因江制宜打造濱江特色黨建是臺江區的一大特色。

  1947年,閩江輪船公司“福州號”司機、共産黨員林森官,以幫助船長裝運私貨作掩護,開闢了為遊擊隊運送武器的地下航線,有力支援了閩中游擊革命鬥爭,為解放福建作出了積極貢獻。1959年,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地下航線》,把這段故事搬上了熒屏,閩侯林森官的故事一時間傳遍全國,閩江航道、江邊的幾個碼頭讓觀眾記憶深刻。

  如今,以“發揚‘地下航線’革命傳統,黨旗在閩江上飄揚”為主題的濱江黨建正在臺江區如火如荼地開展。

  依託“地下航線”的革命歷史和“閩江遊”的臨江優勢,2011年11月8日,臺江區正式創建了濱江黨建品牌,並打造出了一條12公里長的濱江黨建長廊。

  “濱江黨建長廊涵蓋了上下杭歷史文街區、榕都318文化創意藝術街區、南公園等沿江旅遊特色區域和10個沿江社區,整合了區域黨建資源,在強化黨組織的同時也突出了臺江特色。”臺江步行街榕城美食街綜合管理處黨支部書記金天基介紹,圍繞“閩江地下航線”的福建黨史實情,“閩江遊”開闢了以黨員幹部、學生、共青團員為服務重點,途經羅星塔、昭忠祠、船政文化博物館等黨建文化景點的“閩水紅色航線”,打造閩江愛國主義、黨史教育基地。為健全機制築牢黨組織堡壘,濱江黨建長廊還建立了“區領導掛鉤聯繫、黨支部牽頭管理、社區包片負責”的濱江黨建運作機制。

  在濱江黨建精神引領下,一批先進船舶和先進黨員不斷涌現:“閩江之韻”輪等5艘船舶被評為福州市“工人先鋒號”,閩江遊輪被授予“省級青年文明號”稱號,“閩江之春”輪被授予“全省交通系統青年文明品牌工作創建集體”和“福建省工人先鋒號”稱號,福建八方海上旅遊客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瑤生和輪機長陳鴻被評為省輪優秀共産黨員,黨員船長林來清被評為“雷鋒式”交通人……

  濱江黨建工作也提升了“閩江遊”的品牌內涵,實現了淡季不淡。目前,“閩江遊”已成為福州市重點旅遊項目,營運遊船達到七艘,擁有近700客位的總運力,初步實現了以遊艇行業帶動旅遊産業發展。“閩江夜遊”還被評為福州市“十佳”旅遊線路。去年,“閩江遊”共接待遊客139809人次,同比增長15.2%;今年前11個月,“閩江遊”已接待遊客147637人次,超過去年全年總量。

  項目黨建引領重點項目建設提速

  在臺江,有許多省市區重點項目,項目建設推進到哪,黨組織就延伸到哪,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就發揮到哪。2012年,臺江區在項目工地上開展“黨員先鋒行”活動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工作機制,率先在全市開展項目黨建工作試點,大力推行“三建一保”重點項目黨建工程,積極探索“項目方+承建方+街道方”的“三方合一”項目黨建模式。

  “三建一保”即建支部聚合力,堅持黨組織與工程項目部同步組建;建平臺增活力,堅持黨建活動與項目進度同步籌劃;建機制促增速,堅持黨建工作制度與工程管理規章同步建立;保平安護和諧,堅持黨建工作與維護平安和諧的項目建設環境同步推進。

  臺江區委組織部相關人士介紹,項目黨支部由項目部門負責人擔任書記,把黨建工作納入項目管理體系、項目建設考核體系中,明確把項目建設中的難點作為黨支部工作的重點,緊緊圍繞項目進度和工程品質,外樹形象,內增實力,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在項目建設中的先鋒模範和帶頭引領作用。

  針對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項目任務,黨支部還會成立以黨員為骨幹的攻堅突擊隊,第一時間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以每季度為一個階段,梳理並匯總重點項目推進倒排時間表,全面提升工程推進效率。

  此外,項目工地還建立安全生産控制體系,通過劃分黨員安全責任區、組建黨員工地巡邏隊,帶動其他員工共同建設“平安工地”“文明工地”,並對工地黨員生活起居、生病就醫、孩子入學就業等現實問題上給予關心和幫助。

  蘇寧廣場項目臨時黨支部是臺江區首個重點項目臨時黨支部。“項目黨建模式非常好,以黨建帶動重點項目建設安全、優質、高效的推進,實現項目建設、基層黨建‘雙豐收’‘雙促進’。”在蘇寧廣場項目有關負責人看來,把黨組織建在項目建設一線上,項目方、承建方可以健全組織生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提升項目現場管理水準,而街道方、駐地方作為橋梁紐帶,為各個項目工地黨支部開展活動牽線,搭建平臺,對項目方遇到的問題,全力給予協調解決。

  截至目前,臺江區已有12個重點項目建立了臨時黨支部,共有黨員47名。在項目黨建的帶動下,今年1-9月,臺江區26項市級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良好,累計完成投資88.3億元,佔年計劃的87.5%,超序時進度12.5個百分點。

  非公黨建引領好環境引得鳳來棲

  在瀛洲商界,曾天俤幾乎無人不知。他從農貿市場小攤位起步,憑藉著20多年的誠信經營,到如今已擁有4家大型經濟實體,成為福州水産商界大亨。

  時刻牢記黨員職責,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秉承誠信經商之道。在臺江,像曾天俤這樣的黨員企業家還有很多。

  地處福州市中心、閩江下游北岸的臺江區,自古以來都是商賈雲集的寶地,全區商貿業比例達70%以上。隨著商貿市場的日益繁榮,轄區內的“兩新”組織發展迅猛,前往經商的黨員數量也逐年增加。然而,因非公企業中的黨員存在分佈不均衡、零散、流動性強等特點,許多黨員找不到組織,關係無處轉,黨的精神無人傳達,有了困惑無人幫助。

  如何破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存在的難題?幾年來,臺江區大膽開拓創新,以持續創建“黨員誠信店”為載體,致力開創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特色新路,帶頭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使“誠信”成為臺江非公黨建的特色名片。

  該區通過建立申請、培訓、評選、監管、服務等一整套規範化的運作機制,精心組織開展“黨員誠信店評選活動”。為了將誠信效應從黨內拓展到黨外,吸引更多商戶加入誠信經營行列,該區還開展了“誠信一帶三”、創建黨員示範崗、“我為企業發展獻一計”等活動,不斷增強黨員誠信店活力。圍繞“服務、促進、引導”理念,該區還積極實施“三抓三強”工作法,有效破解行業商會黨建工作的組建難、規範難、推動難等難題。目前,全區6個行業商會已全部成立黨支部。

  在如今的臺江區,非公經濟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已實現了全覆蓋。2000多名黨員在非公企業黨組織帶領下,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企業的經營發展衝鋒在前、孜孜不倦。全區511家黨員誠信店分別與1479家經營戶結成幫帶對子,非公黨員的示範效應逐步顯現。

  而在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外知名品牌紛紛入駐,目前市場經營的各類品牌已超270個,本土經營者也在不斷增資擴産,“前店後園”“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得到縱深發展。2011年以來,全區市場經濟主體以年均20.94%的速度穩步增長。

  此外,全區還涌現出一丁集團、服裝商會等10個市級非公黨建工作示範單位,27個非公黨組織或個人被評為省、市、區先進,黨員面貌煥然一新。

  社區黨建引領社區管理迎來新風

  居民有事動動嘴,社區幫忙來跑腿。作為臺江區“網格管理服務”試點社區,金鬥社區黨委在落實“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的過程中,建立了社區資訊平臺,將社區分成6個網格進行資訊化管理。6名網格長和18名網格員天天在網格裏走,隨時蒐集居民群眾需求,並及時反饋到社區辦理。居民無論是社會保障卡、婚育證明,還是失業人員登記等辦理,有事只要動動嘴,社區都盡力代辦。“現在的社區服務真是太貼心了,我們住在裏面倍感幸福。”家住金鬥社區的李依姆感嘆道。

  金鬥社區黨委針對群眾需求推行的“有事您動嘴,辦事我跑腿”網格管理服務模式只是臺江區社區黨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臺江區持續推廣提升“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通過夯實服務載體、提升服務功能、打造服務品牌,促進社區服務特色化、專業化,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創新網格化組織架構便是亮點之一。臺江區推行“支部+網格”模式,將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構建“社區黨委(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網格化組織體系,建立居民資訊庫,將綜治、計生、民政等工作整合到網格管理系統,重點打造以“黨員網格責任人-黨員樓棟長-黨員資訊員-黨員網格志願者服務隊”為主要架構的網格黨員管理服務隊伍,使居民在家中就可以享受線上辦理、諮詢、預約等服務。目前,全區已有373個社區網格。

  該區還結合“一居一亮點、一居一特色”社區黨建品牌創建工作,鞏固提升“三必訪”“五幫扶”“黨員服務責任區和援助熱線”“四心服務”等具有臺江特色的社區黨建活動,充分拓展黨建活動的服務內涵,創立“四事”群眾工作法(敞開大門,聽群眾説事;限期結辦,幫群眾理事;公開承諾,向群眾曬事;民主監督,邀群眾評事),樹立“五心”服務理念(貼心、暖心、樂心、安心、愛心),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使原有的黨建活動載體煥發新的活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