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糧企亟待爬坡升高

  • 發佈時間:2014-12-12 06:00: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我國糧食生産實現“十一連增”,糧食供給充足,據專家估計,目前我國糧食總供給已達2萬億斤,而每年的糧食需求不到1.2萬億斤。但對糧食加工企業來説,糧食增産並沒有讓他們感受到日子更好過。

  益海嘉裏副董事長穆彥魁説,國家長期在糧食主産區推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臨時收儲政策,托市價格高於市場價格,農民更願意把糧食賣給國庫。大量糧食進入國庫,不僅消耗了大量政府資源,影響了糧食市場正常流通,也影響了糧食加工企業的健康發展。

  據了解,由於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出現原糧與成品糧價格倒挂現象,糧食加工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許多企業處於停産或者半停産狀態。吉林一家非常有名的玉米加工企業,一些産品在國際市場佔有率高達40%以上,現在由於東北玉米價格遠遠高於國際市場價格,這個企業基本處於半停産狀態。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認為,在宏觀經濟風險和市場風險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大環境下,政府應該從破除不合理的政策入手,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為糧油加工企業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

  “政府啟動托市收購往往容易干擾市場運作秩序,不應該讓托市收購政策常態化,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和目標價格保險機制可以在保護農民利益和維護市場運作秩序方面達成平衡。”穆彥魁説。

  目前國際需求不振,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這是糧食加工企業經營困難的根本原因。但我國有13多億人口,這為糧食加工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當前,我國糧食消費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口糧消費在下降,工業用糧和飼料用糧持續上升,很多消費者對糧食産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端。面對消費需求出現的變化,糧油加工企業可以在高糧價、高成本的現實環境下,生産高附加值的産品,為企業發展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內蒙古恒豐集團董事長魏建功説,他們公司憑藉河套地區優良的環境,生産原生態的産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了腳跟。益海嘉裏公司在東北地區推出一套糧食加工模式,原糧按訂單生産,大米實現品牌化,水稻的副産品還得到了充分利用,水稻秸稈被用來發電,米糠被用來做油。

  高糧價高成本如今已成為糧食産業的新常態。現在糧食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這種新常態下做大做強,提升競爭力。

  當前糧食産業正在進入大流通、大融合的時代。從國際上看,四大國際糧商控制著全球80%的糧食貿易量。從國內來看,中糧集團、京糧集團、上海糧油等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競爭力越來越強。

  穆彥魁認為,糧食加工企業是連接生産者和消費者的紐帶,是解決“三農”問題和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國家應該從戰略高度支援現代糧食加工企業發展,構建以糧食加工業為核心的現代糧食産業體系。糧食加工企業只有做大做強了,才有資金搞研發,從事糧食精深加工,提高糧食利用率。

  據了解,國內糧食企業為了做大做強,內部加強整合,外部加強聯合,推動産業重構,追求多元化發展和全産業鏈發展,並且積極利用網路發展自己。

  中國食品(農産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表示,糧食加工企業在追求多元發展的情況下,一定要有核心的主業,要以糧食或者油脂或者其他品種作為主業,要以糧食或者油脂或者其他品種作為核心競爭力。

  “當前糧油加工企業雖然面臨嚴峻挑戰,但是從市場來看,機會仍然大於挑戰。糧油加工企業一定要善於向國內外同行學習,把産品做精做細,應利用電子商務等新流通模式,實現新的跨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