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天量成交,A股鉅資從哪來
- 發佈時間:2014-12-12 03:29:40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 趙曉輝 潘清 劉開雄
11月底以來,伴隨著股指的上行,A股單日成交新高被不斷改寫。12月9日,A股更是創下逾1.2萬億元的新“天量”。成交天量的背後,鉅額資金的來源成了一個“謎”。
大量資金來自於個人投資者
記者從第三方數據平臺獲得的資訊顯示,從12月1日至9日八個交易日中,超大單和大單凈賣出資金1800多億元,而同期小單凈買入資金1500多億元。
這意味此輪罕見的行情中,資金實力雄厚的各類機構可能總體上呈現賣出行為,而拿過資金接力棒的正是個人投資者。
根據統計,12月份以來,QFII、RQFII、社保基金等各類長期投資機構凈買入量佔比較小,法人機構逢高減持基本呈現凈賣出狀態,基金中私募基金買入佔比較大。
即便是投資基金類機構以凈買入為主,資金量也遠不及散戶。近期大量的買入資金以1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居多。
證監會的統計也驗證了這一判斷:11月24日至12月4日,一般法人機構在二級市場凈賣出1252億元,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凈買入309億元,自然人投資者凈買入659億元。
融資炒股造就“杠桿上的牛市”
開戶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股民的熱情。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12月1日至5日的一個交易周內,滬深兩市新增A股賬戶達到59.75萬戶。
“本輪行情中成交量的巨幅放大與各種形式的融資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説是一輪‘杠桿上的牛市’。”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説。
來自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統計顯示,截至12月8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已高達9080億元,短短一週內猛增576億元。
“使用融資杠桿的投資者中個人投資者佔比較大,其中以投資規模在10萬元以上的中戶和大戶為主。”一位券商人士説。
事實上,還有更多的途徑在為股市“加杠桿”。有業內人士估算,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池借道傘形信託“曲線入市”的規模可能高達1500億元至2000億元。
此外,龐大的民間資本以“借錢炒股”的方式源源不斷流入股市。
警惕“去杠桿”導致“踩踏”
今年,央行先後通過定向降準、降息等手段釋放巨量流動性,試圖降低融資成本。但由於銀行“惜貸”,趨松的貨幣政策並未能順暢地從銀行間傳導到實體經濟。流動性停留在金融體系,造成了金融資産價格的大幅上漲。
來自華泰證券的觀點認為,今年以來的股債同漲,顯示了金融資産與實體經濟的背離局面。而寬鬆的流動性催生了股市泡沫化的過快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滬深股市持續走升,逐漸積聚的投資風險也開始驟然爆發。
對於當下的A股而言,具備助漲助跌特性的“杠桿”加入,將令泡沫破滅後的風險成倍放大。對此,投資者應有足夠的警惕和心理準備,慎防“去杠桿”過程中的“踩踏效應”。
(據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