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麗中國:家鄉美

  • 發佈時間:2014-12-12 01:31:50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年一度的公休假期又到了,每一年的這個時候,一家人都會為去哪度假而糾結。看著外面的炎炎烈日,再瞧瞧被太陽烤得冒煙的柏油馬路,我們都犯了愁。“媽媽,我想去看外婆”,在這左右為難的時候,女兒突然冒出的這樣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雖説工作的地方離家不算遠,但由於平常工作繁忙,所以真正回家呆的時間是極少的。“不如,今年的度假地就選在外婆家吧”?我的提議得到了家人的一致響應。於是,全家總動員——收拾行李,出發了!

  第一天,美麗家園“千里鶯啼綠映紅”

  從上班的地方到家的距離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的行程,車子一路勻速行駛,只見天空湛藍,白雲朵朵,路邊的棵棵大樹、座座規劃有序的村莊,棟棟修葺一新的樓房不斷與我們擦肩而過。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村口,進村的道路是平坦的柏油馬路,路面乾乾淨淨,讓你完全感覺不到這是在農村中行走。行駛在平坦整潔的道路上,童年時候那雨天坑坑洼洼、晴天塵土飛揚的情景開始在我腦海裏翻騰。那時候從家門口到村頭的距離雖然只有五六百米,但遇上雨天卻是泥濘不堪,連放腳的地方都沒有。我和姐姐要到鎮裏上學,這幾百米的路只能姐倆合作將自行車從家門口一直扛到村頭,原本不到十分鐘的路程卻用了近乎兩、三倍的時間,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懷舊的思緒還沒有收回來,就到家了。除了孩子的歡呼雀躍外,母親早已準備了一桌好吃的飯菜。

  飯還沒吃飽,未滿5歲的女兒便急切的拉著我的手,要求我帶她去“逛逛”。拗不過這個小傢夥,我便牽著她的小手出了門。行走在村子的主幹道上,“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 清潔連著你我他 齊抓共管靠大家”、“ 人人講衛生 家家樹新風”等等這些具有強烈號召力和渲染力的標語隨處可見。路邊每隔50米左右的距離整齊擺放著一綠一白兩個垃圾桶,女兒指著綠色垃圾桶説:“這個是垃圾桶爸爸”。

  指著白色垃圾桶説:“這個是垃圾桶媽媽”。聽母親説村中有對60多歲的夫婦,他們不計報酬、無論颳風下雨,及時收集清除村子裏面的垃圾,確保了大家生活環境的整潔衛生。隨後,我又按照母親所指線路,帶著女兒到村裏的燈光球場和健身活動中心去“逛”了一下,在配備有多樣健身器材的活動中心,女兒玩得是不亦樂乎。另外,在村子裏處處能夠看到粉刷過的漂亮房子,各家庭院收拾得乾淨整齊,白的墻、綠的樹、紅的花,香的果,交錯映襯,還有那吱吱喳喳叫個不停的鳥兒,讓整個村子呈現一派和諧、美好的景象,猶如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桃源”,又與唐代詩人杜牧在《江南春》描繪“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景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二天,豐收田園“稻花香裏説豐年”

  母親説孩子舅舅在山嶺下種植的一大片西瓜已經成熟了,今天正好有老闆來收購,反正我們沒事幹,所以便母親建議我們去湊湊熱鬧。按照以前的經驗,從家裏到西瓜地的路可能要三四十分鐘,可是一路上,我們走的都是鋪有沙石的山村道路,平整通暢,路面也拓寬了不少,比想像中的路況好了許多。路兩旁邊的山嶺已被各家開發種了蜜桔樹,山嶺下的蔗地裏,根根矗立的甘蔗,猶如一個個曼妙的美麗女少,隨風起舞、聽“歌”搖擺。一大片金黃色的稻田裏,稻苗被稻穗壓彎了腰,微風陣陣除來,稻田泛起層層漣漪,一浪追著一浪,自然柔美、賞心悅目。一些早收的稻田裏,村民們在忙著收割稻穀,大塊的稻田裏還有收割機在幫忙搶收,整個場景匯成了“稻花香裏説豐年”的美麗畫卷!

  來到西瓜地,只見一個個西瓜就像一隻只貪吃的小豬,圓脹圓脹,透亮透亮。切開西瓜,新鮮甜美的汁液不停流出,鬆軟細膩的瓜瓤入口甘甜爽滑,讓你想一口氣吃個夠。母親説今年西瓜大豐收,完全得益於年頭時,縣農業局、科技站專家推薦的新品種,再加上技術人員隔三差五、不辭辛苦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指導,所以單單是這片瓜地就有2、3萬塊的收入。

  母親還説,聽農業專家介紹,他們還在全縣推廣綠色植保、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生態技術和種植新模式,反正都是些新鮮詞,太多了,記都記不住。我猜想母親説的應該是“豬+沼+誘蟲燈+捕食螨+生物有機肥+生態果園”這一類的新型農業生産模式吧。在工作中,我不時接觸到這些方面的資訊,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了解,據説這些種植新模式是簡單方便省錢、生態環保又能確保農民高産增收。一邊聽母親説一邊向山腰上看去,挂滿枝頭的青澀果子,就像孩子們的小臉蛋,露出天真燦爛 的笑容。清風陣陣除來,伴著樹葉和果子的沙沙聲,仿佛一群

  天真爛漫的孩子在盡情追逐嬉鬧。可以想像在果子成熟的季節,延綿不絕的山坡像是披上了一件金黃色的外套,在夕陽的映襯下必定妖嬈美麗,讓人迷戀。

  第三天,潔凈水源“問渠哪得清如許”

  游泳,是孩子們夏天的最愛,家門口的這條小河,屬於母親河柳江的分支,小時候的我是這裡的常客,洗衣洗菜、撈魚捉蝦、游泳嬉戲,孩童時的記憶仍不時出現在我的夢裏。可是自從上游建起繅絲廠後,繅絲廠排出的污水由小溝排到小河裏,小河的平靜與祥和便被無情打破。因為女兒嚷嚷著要游泳,帶著些許疑惑,我問母親,那條小河現在還能游泳嗎,母親説:“當然可以了,經過村民與工廠的多次交涉協調,繅絲廠的污水排放得到了有效治理。現在附近幾個村聯合起來,成立了“水上清潔隊”,定期對水葫蘆、雜草等進行清潔,河水很清很乾淨的。小河旁建好了洗衣臺,不但可以洗衣,因為地勢平坦,其他村子的小孩都到這來游泳呢”。聽了母親的話,我帶著女兒來到河邊,果然看到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見底,一群頑皮的孩子在清凈透亮的河水中盡情歡騰。建好的洗衣臺上,勤快的婦女們正在洗衣服,她們説著笑著,雖然聽不清楚她們説的是什麼,但是卻能感受得到她們流露出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熱愛。看到有那麼多的小朋友都在盡情暢遊,女兒迫不及待的脫了衣服,開始在小河邊淺水處爬水耍玩,咯咯的歡笑聲中透出的是快樂和滿足。不遠處冉冉升起的太陽柔柔地映射在河面上,微風吹拂,滿江綠水隨風盪漾,整個景象美得讓人嘆為觀止,美得讓人流連忘返。這時,我不由得想起了宋朝名人朱熹在《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的確,萬物的生生不息需要源頭活水,柳江水作為小河的源頭活水,給予了小河養分,讓小河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還有那些勤勞、純樸的鄉親,自覺保護和捍衛著自己賴以生存的江水河流,使得小河能永保生機,清綠潔凈、潺潺流動。

  在短短的幾天時間中,我不停去找尋童年的點滴記憶,不斷復原我腦海中慢慢逝去的印象。在母親的講述中,我感嘆于家鄉發生的大變化,感動於村中那對夫婦的無私奉獻,崇敬于農業技術人員的兢兢業業,更欣喜于村民那種團結一致、自覺維護良好環境、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的覺悟和熱情。

  假期很快就結束了,這次假期雖然沒能領略到著名景區的絕美

  風光,也沒有獲得心曠神怡的那種滿足,但我卻在親情、鄉情中體驗著寧靜與溫馨,快樂與充實、從容和沉醉。行走在回城的路上,車內播放器正在播放“家鄉美”這首歌曲,“家鄉美,最美是那家鄉的水,清晨太陽照蓮花水中睡金珠銀珠一串串哎!月兒向湖墜。家鄉美,最美是那柔柔的家鄉水,水邊的風兒輕輕吹,天空的燕子悠悠的飛,遠方的遊子請你快快回、快快回!”在這優美的歌聲中,我久久地回味著、陶醉著、憧憬著……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基層辦姚木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