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汽車銷售壓庫為主時代的終結?

  • 發佈時間:2014-12-12 00:33:1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方面豪華車廠商因“限制競爭”導致的“高價暴利”而遭遇反壟斷大棒,另一方面豪華車經銷商因有過度競爭之嫌的價格戰而深陷虧損泥潭,這就是中國汽車市場之怪現狀。發改委的汽車反壟斷一陣風過後,輪到豪華車經銷商(其中一些成員也在反壟斷風暴中受罰)出來鳴冤叫屈了——寶馬經銷商聯手向廠家索要60億元返點,雖然這與此前的反壟斷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事情經過無庸贅述,原因到底是什麼?

  老邊:寶馬經銷商發難不是一個品牌的問題。兩年前賓士經銷商因豪華車市場價格戰虧損嚴重,也和廠家鬧得一塌糊塗,新成立的北京賓士銷售公司整改了一年多才消停下來;歷來很牛的奧迪經銷商2012年以來虧損面也在擴大;另外,我剛聽一位經銷商集團老總説,如今就連捷豹路虎的經銷商也開始虧損。所以,虧損已經是豪華車經銷商的普遍問題,只是不同品牌經銷商的虧損面和虧損程度有所不同。

  小季: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老邊:還是那句話,廠家向經銷商“壓庫是萬惡之首”。這其實是老問題,不同的是,以前,豪華車市場連年暴增,大家都追著市場跑,廠家玩了命地從總部那裏爭貨源,經銷商不擇手段地從廠家那裏爭搶暢銷車,拿到後就可以“躺著賺錢”,你就是壓庫,也能消化吸收;2012年以來,豪華車市場增速持續縮減,經銷商銷售已經跑過了市場需求的界限,而廠家還在後面拿鞭子抽打、壓庫,經銷商不虧損才怪呢。市場變了,廠家片面追求市場份額的行為方式不變,這就是主要原因。

  小季:您認為該怎麼改?

  老邊:首先是要解決經銷商的燃眉之急,別讓他們的資金鏈斷掉。我説過,廠家、總代理和經銷商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經銷商倒楣了,就會在那裏瞎撲騰,把廠家也拉下水,最終砸你的牌子,客戶也跟著倒楣(參見《一輛進口車身上究竟能賺幾道錢?》,《進口車“暴利”與“壟斷”有多大關係?》)。上次是賓士壓庫,把經銷商逼急了,來一個消極怠工,在完成銷量目標上不合作,使2012年賓士在華銷量增幅由上一年的35%銳減到1.5%,迫使賓士全面調整銷售策略和經銷商關係。除了花錢補貼經銷商虧損外,主要是減少壓庫,對外連銷量目標也不公佈,加上多款新車上市,結果還不錯,經銷商虧損面縮減,2013年銷量回升,同比增長11.1%,今年1~10月又同比增長31%。

  這次輪到寶馬調整了。我聽那位經銷商集團老總説,旗下的寶馬店可能要用半年時間來消化庫存。與在銷量谷底開始調整的賓士不同,寶馬目前的“名義銷量”同比增幅很高,而其中的庫存水分較大,所以,如果寶馬下決心調整,給經銷商足夠的補償,而且不再壓庫,按經銷商的要求——“與經銷商一起制定第二年的銷售目標”,明年寶馬在華銷量增幅銳減甚至銷量下滑,也就不奇怪了,這是調整必須付出的代價。

  問題是,下次會不會輪到奧迪,還是這次將是壓庫為主時代的終結?

  小季:那要看奧迪年底會不會壓庫。這些廠家也真是的,不壓庫就要死嗎?也不看看這都什麼時候了,市場都啥樣了?

  老邊:豪華車品牌在中國的經營層應該明白過分壓庫的風險,但頂不住總部向中國市場壓庫,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那些遠在萬里之外的決策者們並不真正了解中國的狀況,習慣於以為中國市場就是個饑不擇食的黑洞,怎麼也喂不飽,這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經營層對總部報喜不報憂,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寧願相信本國汽車市場專家對中國市場的判斷,雖然這些判斷要麼早就過時了,要麼很離譜。比如,2012年底,中國市場豪華車價格戰正打得一塌糊塗,一位德國專家還在媒體上給車企指點江山:應該把歐美市場上的過剩資源,向中國、印度等快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上轉移。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把中國市場看成是全球爭霸戰的主戰場,期待過高。特別是德係三高,全球銷量貼身肉搏。今年1~10月,寶馬全球銷量147.5萬輛,奧迪144.5萬輛,賓士133.6萬輛,第一和第二的差距只有3萬輛,一個要保,一個要超,都有太強的緊迫感;而在其他主要市場都已飽和的情況下,貌似只有成長中的中國市場彈性最大,而且比重也的確最大,所以都有在這裡孤注一擲、一決公母的衝動,結果有可能過分透支中國市場,遭到懲罰。

  現在看來,賓士明白了。最近在回答“在中國超越寶馬指日可待”這個老問題時,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唐仕凱顯得非常謹慎:“賓士要想成為全球第一,當然我們需要在中國趕上我們的競爭對手,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是考慮到全球市場,將來也會有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梅賽德斯-賓士在尚未取得中國市場第一位置的情況下,就已經重回全球第一的位置。”

  小季:記得您曾經説過,壓庫是萬惡之首,但另一方面,沒有壓庫,就沒有降價,還有可能變成名聲不佳的“饑餓行銷”,車價就會回穩甚至提升。

  老邊:廠家要爭奪市場份額,壓庫是必然的,只有很少幾款有特殊優勢的車型能夠玩一把“饑餓行銷”。關鍵是要改變以壓庫為主的銷售策略,一方面想方設法提高銷售和服務品質,搞好品牌建設,另一方面把握好供給和需求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壓庫要謹慎適度,千萬別玩大發了。以前在壓庫的問題上,廠家説了算,經銷商為了多拿貨源,也有誇大需求的傾向;現在整體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已經是常態,在銷量指標的相關問題上,廠家和經銷商要學會商量著來,學會在新形勢下共擔風險、共同盈利。

  小季:我們一直在説廠家的責任,其實經銷商也有責任。比如寶馬經銷商為了從廠家那裏拿到完成銷量任務的返點,誇大、虛報實際銷量,這一方面會造成廠家誤判,進一步壓庫,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自己的資金壓力,積重難返。據説,這次寶馬中國一開始拒絕按經銷商報上來的銷量返點,就是因為發現其中水分太大。

  老邊:幾年前賓士經銷商也幹過類似的事情,銷售公司要給幾款車型降價補貼,經銷商便誇大這類車型的庫存,爭取多拿補貼。這是都屬於經銷商的“機會行為”,防不勝防。

  我認為,最根本的是經銷商必須意識到,以往那種只要拿到車,就可以“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成熟的市場上,新車銷售不賺錢甚至虧損,主要靠售後服務賺錢。中國車市已經趨向成熟,經銷商的盈利模式也要改變,靠優質服務留住客戶就是一切。

  當然,對那些新進入的經銷商來説,由於客戶資源從零開始,靠售後服務賺錢勉為其難,所以現在有些新的4S店建成了,但經銷商卻不敢開業,因為一賣車就虧損,只能盼著車價企穩回升,再開始賣車,逐步積累客戶資源,爭取可持續盈利。這就要求廠家在經銷商網路建設上特別謹慎,切忌網路擴張競賽,以為有多大網路就有多大銷量。

  (作者為《國際商報·汽車週刊》主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