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鐵礦石貿易打響成本戰 對中國經濟利大於弊

  • 發佈時間:2014-12-11 21:26: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2月11日電(記者 何欣榮)“必和必拓將削減25%的生産成本,把每噸鐵礦石的現金成本控制在20美元以內。同時,公司將繼續擴産,到2015年中期達到2.45億噸/年(目前是2.25億噸/年)。”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11日在上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面對“跌跌不休”的大宗商品市場,必和必拓已經做好與競爭對手“拼成本”的準備。

  麥安哲此行是到中國參加“對華鐵礦石出口突破10億噸”儀式的。作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目前面臨著一個令其喜憂參半的中國市場:有利的消息是,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還在持續增長。僅今年前11月就達到8.46億噸,同比增長13%。

  “我們向中國出口的第一個10億噸,花了近30年時間。預計第二個10億噸,未來5年內就可以完成。”麥安哲很有信心地表示。

  不利的一面在於,以往堅挺的鐵礦石價格,今年出現暴跌行情。從年初的逾130美元/噸,下滑到目前不足70美元/噸,跌幅近50%。

  麥安哲説,過去十年礦價的暴漲吸引了大量資本,僅必和必拓就投資250億美元。整個市場正在走向供大於求,價格也會回歸常態。

  面對鐵礦石的暴跌,增加産量同時削減成本,成為礦業巨頭的一致選擇。手段包括選擇更容易開採的資源、使用全自動化的設備,以此搶佔市場份額、擠壓競爭對手。目前,澳大利亞的礦業雙雄——必和必拓與力拓,都宣稱要成為“全球成本最低的鐵礦石生産商”。

  鐵礦石巨頭的成本大戰,對中國的鋼鐵行業是一個利好。今年以來,進口鐵礦石的均價為103美元/噸,同比下跌逾20%。得益於成本的下降,今年前10月中國重點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27億元,同比增長61%。全年利潤預計達到280億元以上,創近三年的新高。

  “隨著低成本、高品質的供應不斷增加,未來中國鋼廠將享受更為合理的原料價格。同時,中國客戶面臨的定價方式也越來越靈活。比如,在指數定價方面,就同時有三四個指數可供選擇。”麥安哲表示。

  作為僅次於原油的第二大商品,2013年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不少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將增長到10億噸,而均價可能下降到60—65美元/噸,這對於中國的投資活動和整體經濟而言,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但礦價的持續下跌,將使得中國的國內礦山受到不小衝擊。由於中國的大部分鐵礦資源都屬於貧礦,且開採條件不好,60—65美元/噸的礦價對國際礦山意味著可觀的利潤空間,但對於國內礦山則不可承受。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32家重點鐵礦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5億元,同比下降24%。“隨著礦價跌破70美元,不少國內高成本礦企虧損運營,或已關閉。”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

  低效礦山的退出,固然有利於中國的環境保護,但鐵礦石過高的對外依賴度,也並非好事。“希望通過制定行業中長期規劃,解決國內礦山稅負重、集中度低、競爭力弱等問題,以此支援中國鋼鐵工業的轉型升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表示。根據鋼鐵電商“西本新幹線”高級分析師邱躍成的測算,如果中國的鐵礦石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國內礦山的稅費有望降低20%-30%。

  必和必拓表示,未來將與中國企業加強北礦所等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建設,進一步提高鐵礦石市場的透明度和流動性,使礦價更能反映實際需求。“綜合來看,‘跌跌不休’的礦價會輕度灼傷中國相關産業,但對中國經濟總體上利大於弊。”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