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繼宏:品質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4-12-11 08: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向低碳經濟轉型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也是我國經濟增長提質增效的必然結果,還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努力走出一條能耗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新路子。縱觀世界各國低碳發展所採取的行動,結合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低碳發展的現實需要,調整産業結構與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是關鍵。其中“中國製造”的品質創新是我國現階段優化産業結構與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是能耗排放做“減法”與經濟增長做“加法”的內在統一方法與途徑。

  一、調整産業結構既要減量又要增質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當前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工業化發展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工業不僅是最大的經濟貢獻者,同時也是資源、能源最大的消耗者與污染最大的排放者。國際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之後,眾多發達國家清晰地認識到工業是經濟的基礎,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重拾實體經濟。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國在低碳發展、調整産業結構的進程中應堅持工業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地位,以適應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這不僅要適度降低工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而且要提升工業製造業的品質水準。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最新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間我國製造業的品質直接損失(包括廢品及對不合格品的返修)每年超過1700億元,假冒偽劣商品造成直接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由於産品品質問題造成的對下游産業影響、市場份額損失、治理污染等間接損失超過1萬億元。我國企業總體上處於國際産業價值鏈的低端,由於受制于我國當前的科技水準、工藝流程與生産方式,很難在短期內使我國企業從微笑曲線的底部轉向微笑曲線的兩端。而“品質”作為一種重要的驅動要素,可使我國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製造業的品質水準,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實現以品質促進産品的升級,從而在保持我國産品規模數量優勢的同時,形成以品質為核心的價值優勢,達到碳排放強度不斷降低的最終最求。

  二、産品品質創新有效促進産業結構升級

  産品品質的創新不僅表現在固有性能的創新,還表現在滿足需求程度的創新。當前,我國産業結構低品質的基本表現,就是産品生産的數量大,不同企業生産的産品不僅在性能、設計、外觀等物理屬性上存在相互複製與模倣,而且依附於産品的技術培訓、終端服務、管理諮詢也大同小異,無法滿足不同消費群體日益增長的差異化與個性化的品質需求。而缺乏品質競爭力的眾多企業為獲得更多的利潤只能通過擴大産品産量而獲得利潤;不僅造成資源能源的更多消耗,排放的進一步快速增加,而且造成單位産品利潤的快速遞減。産品的價值最終要體現在滿足消費者需求上,消費者的滿足需求程度越高,對産品的評價越高,其市場價格也就越高。産品的物理屬性的創新更多依託于科學技術的創新,具有較長的週期與市場的不確定性;但若以現有産品物理屬性的水準下,不斷提升依附於産品的技術培訓、終端服務、管理諮詢等品質水準,不僅短期內可以增加産品品質競爭力,增加産品附加值,而且有利於碳排放總量的控制,有利於增加生産性服務業在産業結構的比重,達到優化産業結構的目的。

  三、品質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於資源、能源、勞動力及資本等低成本的要素投入,但隨著資源、能源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民眾對環境品質的追求,人口紅利的消失,資本流動性趨於緊張,使得我國原有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面對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十分迫切。面對出口與投資增長幅度不斷下降的局面,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不少措施來刺激消費需求,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雖然2012年消費需求所佔比重比前些年有所提高,達到49.5%,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低20到30個百分點。在我國不斷增強的環境與資源的雙重約束下,品質創新較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可以在短期內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眾多研究表明,顧客滿意度與個人消費支出呈正相關性關係。品質創新可以在産品的固有性能與滿意程度方面,改善産品性能、提高使用友好性、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從而可以在短期內刺激個人消費支出,形成新的消費熱點,增加貨幣流動性。另外,品質創新還可以縮短技術創新的週期,加快科學技術創新的積累,同時不斷拉動人力資本的積累,形成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從而改善我國投入産出效率,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達到低碳發展的目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繼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