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舊村變新景花香蝶自來

  • 發佈時間:2014-12-11 02:29: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欄的話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充分反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深入報道各地的成功經驗、典型做法,進一步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本報從即日起開設“大美生態在鄉村”專欄,敬請關注。

  陳毛應本報記者蔣文龍朱海洋

  豈一個“美”字沁心!

  走進浙江省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只見兩邊群山起伏,極目遠眺,萬畝竹海盡收眼底;青山綠水懷抱之中,一幢幢別墅錯落有致,家家門前停有汽車,無不彰顯著這裡的富庶;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路穿村而過,如水洗過般一塵不染。山泉淙淙,鳥語花香,好一幅竹海人家的畫面。

  村黨支部書記周文鑫如數家珍:“咱們村負氧離子數經檢測,每立方釐米達9000個以上。專家説,如果生了小毛病,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即可達到自然痊癒的能力。”

  周文鑫告訴記者,同中國許多農村一樣,高家堂村以前也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蚊蠅滿天飛,臭氣四季吹”。變化發生在2003年浙江省開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行動,高家堂被列為該行動在安吉首批爭創的示範村,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困擾全村已久的農家生活污水。

  村民陳水木記憶猶新,由於村口的水塘地勢低窪,全村生活污水匯集於此,蚊蠅成群,臭不堪言。整治開始後,這裡引入美國阿科蔓生態處理技術,在塘內種了水生植物和阿科蔓生態基,並放養了許多水生動物。至此,高家堂成了國內首個利用這一國際領先治污技術的行政村。

  幾個月後,原本臭氣烘烘的臟水,慢慢變清成了景觀水。之後,小池塘又被繼續改造,建成以生活污水綜合利用為主題的農民生態公園,公園內還造有噴泉池。如今,每到傍晚時分,許多村民們都會在池邊席地而坐,很是愜意。

  這年,一邊治水,村裏一邊又募集資金,拆掉所有露天茅廁,硬化每條小路,還配套做了兩旁的景觀設計;針對村裏雜亂無章的各式輔房,村裏統一了建設標準,就連房屋的墻體,也是統一著色。

  舊村變新景,花香蝶自來。兩年後,安吉紅日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一眼就看中了高家堂村的生態環境,投資180萬元創辦了山川生態農莊,成為首個在村裏投資的企業。這之後到村裏投資的客商絡繹不絕。2008年,上海一乳業公司投資5000萬元,為員工建了個山莊作為療養基地;另一客商則流轉了村裏所有大田,建成菜園、果園和茶園……

  項目的落地,讓地處山旮旯的高家堂村,首次見識到了先進經營方式所帶來的巨變。學習客商的做法,村裏將所有毛竹林全部流轉到村指南竹筍專業合作社,實行不施肥、不打藥的生態化“原始培育法”,有了好口碑後,市場大門逐漸打開,竹筍開始供不應求,價格更是一路飆升。

  看到養生休閒旅遊日益火爆,高家堂村還與客商合作成立旅遊公司,將村集體閒置地産、房産等存量盤活,打造高端接待住宿設施,一些村民還辦起了農家樂、民宿等。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高家堂已接待遊客33萬人次。

  遊客一多,長效保潔自然就成了難題。為此,村裏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每隔幾戶,門前就設有垃圾回收點,還專門成立一家物業公司,聘請了5名村保潔員,負責每戶村民家門前和村內的保潔。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在七星谷景區的檢票口,70歲的村民賴水根喜形於色:“除了竹林和大田有租金外,我與老伴每人還有每月1310元的養老金。現在,我在景區上班,能賺1500元的工資,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