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8個半小時摘除16公斤腫瘤

  • 發佈時間:2014-12-11 01:31: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醫者仁心

  “歷時8小時30分鐘,術中瘤體內回收濃縮血細胞近12000ml,手術出血8000ml,最終應用自體血回收設備回收自體濃縮血細胞15800ml。病人在回輸自體血10000ml時,患者血紅蛋白已經由術前的11g增加到15g……”

  這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字出自日前的中日友好醫院,該院肝膽外科的楊志英教授和他的團隊成功地為一位來自陜西的33歲的小何,剝除了其背負5年之久的肝臟超巨大血管瘤。

  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患者術前體重64公斤,血管瘤剝除術後體重48公斤,粗略估計血管瘤重達32斤,最大直徑達50cm。”據楊志英教授介紹,這種良性的瘤子之所以稱為海綿狀血管瘤,正是因為其狀如海綿,由增生的血管團組成,內部充滿了血液,由於巨大的張力,其表面薄如蟬翼,一旦破裂,將會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這臺手術的難點,就是如何快速控制肝臟重要的供血通路——肝十二指腸韌帶內的肝動脈和門靜脈,從而減少出血。”

  肝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人群發病率約為0.5%—7%,女性多於男性,主要由於胚胎發育中血管發育異常所致。“多數血管瘤生長緩慢,根據其在肝臟生長位置不同,可産生輕微症狀或無症狀。對於巨大、有明顯不適症狀或生長迅速的血管瘤,可採用手術治療。”楊志英教授解釋説,手術方法上,肝血管瘤剝除術具有對正常肝臟傷害小、安全性高、出血量少的特點,優於其他手術方式。

  為年輕生命放手一搏

  患者説,5年前他到醫院就診時瘤子的直徑大約有20多釐米,但他走了多家醫院,醫生均認為手術風險太大,拒絕做手術。醫生們給的治療方案只有一個——肝臟移植,但移植相關和後續治療的近百萬費用,對於這位來自陜西農家的患者來説,太昂貴了。此後,他曾經在多家醫院進行介入栓塞治療,不過效果不明顯。這顆血管瘤長啊長,長到了直徑達50多釐米。

  來中日友好醫院時,小夥子已經無法平臥,飲食活動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更可怕的是病人時刻面臨著血管瘤破裂的危險,一旦破裂,生命也將無法挽回。

  “解除疾苦,回歸到正常生活。”是患者所盼,也是楊志英教授所想。

  經過仔細分析病人的影像片子和各種化驗檢查結果,無疑,手術存在巨大的風險,但基於科室治療多例巨大血管瘤的成功經驗,以及醫院麻醉、ICU、輸血科等先進技術的支援和保障,不善言辭的楊志英教授決定,為這個年輕的生命放手一搏。

  多學科協作是手術成功關鍵

  術前,他所在的肝膽外科與手術麻醉科、輸血科、ICU等科室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準備,制定了週密的手術計劃。手術開始,楊志英教授沉著操作著。切開腹壁,逐層進腹,仔細顯露血管瘤。他心裏非常清楚,由於巨大的張力,其表面薄如蟬翼,一旦破裂,將會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這臺手術的難點,就是如何快速控制肝臟重要的供血通路——肝十二指腸韌帶內的肝動脈和門靜脈,從而減少出血。然而,説來容易,視野下,巨大的血管瘤已佔據了整個腹腔,想找到肝十二指腸韌帶只能憑藉手下的感覺和多年來手術積累的經驗。

  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楊志英教授鎮靜自若,在助手的幫助下,在無法直視看到肝門、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情況下,借著豐富的手術經驗,盲探用手快速的找到了肝十二指腸韌帶,阻斷肝門。隨後將瘤體內的血液放出,與此同時,將放出的血液回收輸回到患者體內;等到血管瘤逐漸縮小後,再將其從肝臟上剝除。8個半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多科協作為手術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楊志英教授認為,尤其對複雜病例,多學科協作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也是未來醫學服務的趨勢,但不應拘泥于形式,及時溝通解決方案才是多學科協作模式的核心精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