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磚之父”:下一撥經濟強國誰界定?

  • 發佈時間:2014-12-10 11:0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4日發表題為《下一撥經濟強國誰界定?》的文章,作者是被稱作“金磚之父”的美國高盛資産管理部前主席吉姆·奧尼爾,文章認為,到2020年,很可能更早一些,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進口國。在世界其他國家看來,中國屆時無疑是一個經濟強國。全文內容如下:

  什麼才能真正構成一個經濟強國?“強國”這個詞僅僅指經濟規模,還是也應該反映一國的財富、百姓的富足以及其他生活方式衡量指標——或許還應該有自由度?進行明確界定是不容易的,美國是個例外,因為按照幾乎所有指標來看,美國都輕而易舉地領袖群倫,並且放眼未來——至少在二三十年內——似乎仍會穩如泰山。

   勞動人口是主要因素

  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本質上受兩股長期力量的支配:能力與資質兼具的勞動力人數意義上的一國勞動人口以及生産率。

  勞動人口規模基本由國家的人口狀況決定,但移民政策、對最低工作年齡的看法與退休年齡也有影響。總體來説,世界上大規模經濟體往往在人口多的地方。美國的經濟規模是發達國家中最大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口最多。當然,除非歐元區變成一個“國家”。

  當今世界20大經濟體大多是人口大國。屬於發達國家的日本(第三位)、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都在前十名以內,但在上個十年中,隨著中國、巴西、俄羅斯進入這一集團,它們的相對排名有所下滑。在這個十年的剩餘時間,義大利可能感覺難以保住前十的地位,等到2021年到2030年的那個十年時,除美國之外的其他所謂的發達經濟體也將感到難以保住前十的排名。

  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衡量,日本和德國的經濟恐怕被認為是非常強大的,但是這兩個國家不算經濟強國。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差不多是日本經濟規模的兩倍,實際上已經超過德國、法國與義大利三國加在一起的規模。

  中國是強國嗎?如果它不是現在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經濟,那麼肯定也是在向那個方向發展。

  除了規模上相當於歐洲大陸三大經濟體之和,中國經濟總量以現值美元計算約為美國經濟規模的55%,根據世界銀行各國購買力比較項目最近的估算,就購買力平價而言,中國的經濟總量或許還略高於美國。

  另外,以美元計算,中國是另外三個所謂金磚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總量之和的1.5倍,如果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保持在7%到7.5%左右、通脹率保持在3%左右、人民幣幣值穩中略升的話,它每年將為全球GDP(國內生産總值)貢獻1萬億美元。我經常強調,中國每兩年為世界經濟貢獻一個印度。

  然而,在我看來,儘管由於擁有13億人口,中國目前的每人平均財富約為7000到8000美元,遠遠落後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但仍然應當把中國視為強國。它是金磚四國中唯一始終達到我預期或預測的國家。

  雖然中國的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有可能進一步放緩,但我仍然認為在2025年到2027年前後,中國經濟以美元計算很有可能達到與美國並肩的地步。我估計到2020年,很可能更早一些,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進口國。在世界其他國家看來,中國屆時無疑是一個經濟強國。

   GDP佔比成重要標準

  那麼其他金磚國家怎麼樣呢?在2001年我最早造出BRIC這個首字母縮略詞的幾年後,我提出,金磚經濟體的標準應當這樣考慮,即佔全球GDP的比重已經達到或者有明確潛力達到5%及以上。中國是唯一符合這一標準的國家,但當時我認為另外三個金磚國傢具備這樣的潛力。

  如今,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佔全球GDP的比重都在3%左右,與義大利相當。但是這些國家人口眾多,且施行提升生産率的改革,這意味著這些經濟體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性達到5%的門檻。或許某一天會成為強國。

  在撰寫此文時,我深信印度會實現這一飛躍——很有可能在2040年前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個國家擁有異常有利的人口條件,把納倫德拉·莫迪選為總理,又給這個國家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遇,至少在30年內它的政府不以民主而以經濟繁榮為壓倒性執政要務。

  巴西和俄羅斯經濟近來表現令人失望,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兩國面臨一種相同的困境:都過於依賴價格動蕩的大宗商品。除非它們能夠擺脫這種依賴,否則它們今後的走勢在大宗商品價格變幻莫測的影響下仍會繼續大起大落。

  巴西經濟尤其需要改弦更張,不管該國政壇由誰領導。政府必須創造激勵因素,開闢空間,吸引更多私營部門投資,還需要停止使用指令來管理經濟。

  如果進行改革,不管是巴西還是俄羅斯對全球GDP的佔比都能超過5%。

  至於其他人口大國,我認為沒有一個具備達到全球GDP5%比重的現實可能性,有一些國家倒是可能達到3%到5%的程度,即超過義大利,義大利目前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除了比較發達的南韓,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和土耳其——即所謂的薄荷四國(MINT)——都有這樣的可能性。

  過去12個月內,我經常前往薄荷四國,這些國家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都具有激動人心的潛力,有可能成為微型強國,即便與著名的金磚國家不可同日而語。(參考消息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