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真實牛市與市場操縱水火不容

  • 發佈時間:2014-12-10 08:43: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市場操縱與內幕交易是資本市場的兩大毒瘤,近年對包括老鼠倉在內的內幕交易形成了高壓態勢,對市場操縱行為雖也採取“零容忍”態度,但操縱現象卻仍在市場上或明或暗地大量存在。甚至有不少人公開表態,牛市是由市場操縱起來的,沒有市場操縱就沒有牛市,新股發行也不應干預股價,不然新股就發不出去,股市監管不宜下猛藥,水太清市場就炒不起來。這些觀點實在是顛倒是非,與“腐敗發展經濟”怪論異曲同工,對市場危害不淺。牛市不是操縱出來的,真實的牛市與市場操縱根本水火不容,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法治支撐。

  本輪IPO改革最見成效的,是在新股發行端消除了為害市場多年的“三高”現象,但新股上市端卻在首日漲跌幅44%及隨後的市場監管上存在不少缺陷,以致炒新依然風生水起,不少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式飆升,其中不乏明顯的股價操縱。10月9日上市的蘭石重裝前後頑強收穫了27個漲停板,創下新股漲停紀錄,市場給其冠以瘋牛、妖股的稱號。其實,新股瘋牛何止蘭石重裝。10月30日上市的九強生物走出18個漲停板,5.29元發行的中科曙光連拉20個漲停。

  多種跡象顯示,遊資頻繁參與炒作是蘭石重裝等新股股價異常波動的緣由,但從監控數據來看,其中涉嫌市場操縱的可能性更大。本輪IPO新政實際上是註冊制過渡期的權宜之計,在新股上市後對新股炒作採取更為寬容的政策,本意是對過去對市場化理解偏頗的糾偏和強化對投資者的保護,以求在發行利益方和投資者之間建立一種脆弱的動態平衡。但保護投資者利益、呵護市場,絕不等同於在IPO前後的股價操縱行為。蘭石重裝作為新股爆炒的典型,向市場傳遞了這種IPO改革脆弱平衡關係破裂的信號。

  同樣令人生疑的是,還有不少次新股上市後長期享受不可思議的高估值。ZY基金近幾年業績表現相當出色,看架勢,今年公募股票基金冠軍今年很可能花落ZY戰略新興産業基金。這家基金的絕招,即是抱團持有新興産業次新股。三季報顯示,ZY係集中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本27.29%的旋極資訊、33.35%的博騰股份 、20.16%的東方網力,持有蘇大維格流通盤9.65%,抱團持有騰信股份 9.24%等 。正如有投資者評論的那樣,這些股票的業績與走勢明顯背離,或者説業績雖然還湊合,但估值卻高得離譜,很難讓人不把這種現象與操縱股價的莊股聯繫在一起。ZY係只是整個市場的冰山一角,在超級牛股背後,站著一些基金、私募、信託等資金操控力量。隨著以後市場估值體系的調整和扭曲股價結構的修復,ZY係等基金集中持有的高估值次新股某天突然坍塌是毫不足怪的。

  目前,在並購重組與市值管理中也有不少暗藏灰色交易的案例。比如重組失敗股價暴漲、大小非借助重組頻繁減持套現、上市公司與機構聯手坐莊,涉嫌市場操縱等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等等。一些急功近利的機構抱著賺快錢的心態,在二級市場肆意妄為,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惡意坐莊。當股價處於低位的時候,上市公司層面負責出利空消息,打壓股價,以方便參與機構吸籌。吸籌到控盤程度後開始拉升股票,上市公司配合出利好,將股價不斷推升,然後出貨,公司與機構坐地分成。這種所謂的市值管理模式,無異於坐莊模式的翻版,難逃操縱股價和內幕交易的嫌疑。這樣的市值管理模式,如果配合大小非大宗交易,更會對市場構成極大的損害。製造題材拉升股價,以股價操縱的模式謀取不當利益,絕對不是市值管理,而是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監管部門應儘早出臺相關規定,明確界定市值管理的法律界線,不能讓市值管理淪為股價操縱。

  我國證券法明確定義了三種形式的市場操縱,還設置了“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的兜底條款,可以説,現有法律對於市場操縱的規定是較為完備的。只是市場操縱行為通常都比較隱蔽,過去即使懷疑也難以確鑿認定。但現在交易所大數據系統已經運作比較成熟了,理應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威力,剷除危害市場多年的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兩大毒瘤,使資本市場真正實現價格發現功能。

  以法治護航,本輪牛市才會走得既穩且遠。

  (作者係資深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