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家信遭遇網際網路

  • 發佈時間:2014-12-10 03:34:2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衛群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現代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讓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溝通,從驛站、郵遞馬車時代進入動動手指一秒不到就能搞定。據郵政部門統計,目前本市信函業務量當中,家信不足5%,其餘則為各種各樣的商業信函。即將到來的耶誕節和新年,原本是賀卡傳遞的高峰。可如今,一聲祝福早已被電子化,又有多少人會買賀卡、貼郵票、開信箱、拆信封?

  家信遭遇網際網路,它會不會像電報、電傳、BP機等,最後僅僅是博物館裏的一件展品?

  最近採訪某區委書記,當他談及傳統商業如何應對網購衝擊時,給出的觀點倒給筆者不少啟發。他認為區分傳統商業還是現代商業,不能簡單以“線上”或者“線下”來劃分,如果線上商業僅僅是買與賣,那還是傳統商業;而線下商業如果能夠蛻變成體驗經濟,那就是現代商業。傳統商業的突破是回到本源,即人們需要在消費行為中既得到物質滿足,又得到精神享受。再看家信的未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國外的郵政行業已經開始悄悄轉型。比如英國包裹和郵政運營商英國郵件公司,推出了叫做“混合郵件”的服務,用戶發送電子郵件,而在抵達收件人時,電子郵件將轉換成紙質信件。該服務允許用戶直接從電腦上創建、校對、印刷和郵寄信件、明信片。DHL公司也推出了“全球混合列印+郵件”服務,用戶把電子郵件發送給DHL全球郵件公司,由DHL負責在目的地就近的郵局列印,進入當地的郵件運遞流程。

  在國內,也有類似嘗試。一年一度的高考,有電腦、電話、短信等查分手段。但是郵政部門還是辛辛苦苦將教育考試院的光碟列印成傳統信函,再派郵遞員挨家挨戶投遞。盼望郵遞員到府,拿到粉紅色喜報後再小心翼翼收藏,這樣的感覺是電子媒介所無法代替的。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充分把網際網路的便捷與傳統信函的情感含金量融合在了一起。

  環顧網際網路業界,不僅僅是電子郵件,即時通信也開始嘗試從線上走到線下。比如國外一家企業,專門導出臉書上的聊天內容和圖片,印刷成書。用戶只要把聊天記錄電郵過去即可,風格版式由公司設計完成。這樣,網民就可以將自己的數字生活進行永久保存,多年以後拿出來,再在書香油墨中回憶往昔。

  當然,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傳統信函已經不太可能重現歷史的輝煌,但是只要有上面這些跨界思維、逆向思維,傳統信函出現斷崖式崩盤的可能性就不會太大。另一方面,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必定會催生出一批創新型企業和創新模式,這樣便能滿足人們更多層次的需求,讓我們的情感有個“慢”下來的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